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0
$第一拖拉机股份(00038)$ 
糖、小麦、植物油都在飙涨 全球粮食价格重回10年高点
华尔街见闻
原创
4天前 · 华尔街见闻官方账号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报告称,在糖、小麦和植物油价格强劲上涨的带动下,全球粮食价格在连续两个月下跌后于8月份迅速反弹。
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8月平均为127.4点,较7月份上涨3.1%,比2020年同期上涨32.9%,价格指数重回10年高位。
糖价驱动食品价格指数8月大涨。受全球最大食糖出口国巴西农作物遭受霜冻损害的担忧影响,8月份粮农组织食糖价格指数较7月份上涨9.6%。但印度和欧盟良好的生产前景部分抵消相关涨势。
受棕榈油价格回升影响,植物油价格指数8月份上涨6.7%。市场担心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低于潜在产量,导致库存减少。菜籽油和葵花籽油的报价也出现上涨。
8月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升3.4%。数个主要出口国的收成预期下降,世界小麦价格随之高涨8.8%。相比之下,玉米价格回落0.9%,原因是阿根廷、欧盟和乌克兰的产量前景改善,缓和了巴西和美国产量预报调低的影响。
网页链接

全部讨论

2021-09-10 14:12

马上就要到农民丰收节了,农业股应该会有表现

2021-09-10 12:52

全球粮食价格“高烧”不退,高涨的全球粮价能否带“热”我国?
新农鸣
原创
18小时前 · 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频发,并呈现出逐年加剧的趋势。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而这其中就包括对全球粮食价格的直接作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粮食价格指数》月度报告显示,今年8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7.4点,同比上涨32.9%,接近2010年以来10年的历史最高纪录。国际粮价为何“高烧”不退?而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高涨的全球粮价能否带“热”我国粮价?
国际粮价为何“高烧”不退?国际粮食价格上涨,是众多因素叠加综合影响的结果,包括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疫情反复和人为炒作等。
极端天气导致主要粮食出口国粮食出现不同程度欠收
今年,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都不同程度受到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侵袭,粮食产量相较往年欠收。据美国农业部报道,受极端干旱天气影响,至目前美国约有63%的春小麦收成不佳,而去年同期这一数据仅为6%。
加拿大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根据加拿大统计局8月底发布的粮食报告,受干旱、蝗虫戏谑等因素影响,今年加拿大的农业收成大幅减产,麦类作物包括大麦、小麦收成相较去年减产35%,其中,小麦的产量更是降至14年的最低点。
今年以来,俄罗斯多地遭遇了冻害、干旱等极端天气影响,尽管俄罗斯粮食预期产量基本和去年持平,但为了应对全球粮价“高烧”对本国粮价的影响,俄罗斯对粮食出口采取了浮动关税机制。
除了以上几个全球粮食主要生产国,北美、欧洲的其它一些粮食生产大国也遭受了冻灾、洪涝灾害、干旱、蝗灾等恶劣天气的影响,预期粮食减产。
从供需关系来说,全球粮食产量很大,但真正在全球市场流通的贸易粮并不多,占比仅为全球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当这些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受天气灾害影响较大时,就会引发缺粮恐慌。尤其是小麦这样的品种,是全球通用口粮,小麦产量下降,不管缺不缺粮,人们都会多买,从而带动粮价上涨。
全球粮食供给失衡
从近20年的全球粮食总产量来看,其实全球粮食生产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糟糕,相反,是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但粮食价格的涨幅却很大,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存在供给结构性失衡的问题,一些地区的粮食持续短缺,不但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更加的恶化。
如非洲地区,去年全球面临重度粮食危机的人口当中,三分之二都在非洲大陆,接近1亿人。尽管全球粮食总量在增长,但20来年由于战乱等因素,这些地区的粮食安全状况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善,在粮价上涨的过程中,该地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倒退。
后疫情时代粮食供应链受到冲击
在全球范围内,尽管疫情的阴影逐渐褪去,但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冲击远没有结束。由于近两年疫情反复,空运和陆运市场不得不中断,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运输基本都是靠海运,而粮食运输是干散货,进出港时的拥挤、集装箱短缺、装卸困难等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造成海运运价在过去两年的时间里翻了1~2倍。
资本炒作
粮食作为大宗商品,不仅是商品属性,还具有金融属性。美国为了应对其国内经济低迷,开启了印钞模式,企图将风险转嫁给其它国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全球大宗商品持续飙涨,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自然也无法幸免。
当然,除了受到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外,人为的资本炒作也是粮价上涨重要的因素之一,或者说资本炒作的因素甚至要大于粮食短缺本身。而资本通过极端天气等带来的粮食减产预期,故意放大粮食缺口。
在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发布的同时,国际粮农组织同时还会发布一份《全球谷物供需简报》,尽管2021年谷物预期产量减少了2930万吨,但总产量却达到了27.88亿吨,和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0.7%。因此,总体上说,全球粮食总产量仍然是稳中有升,也就是说基本的供求格局并没有发生改变。
那为什么粮价上涨幅度却很大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资本炒作。交易规模大、生产集中度高、消费刚需比较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等,让粮食具备了资本炒作的要素。因此,在疫情和全球货币比较宽松的大背景下,放大粮食缺口进行炒作,是粮价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另外,粮价上涨还受一些其他的商业因素、政治因素所影响。如当局部受灾时,粮食出口大国往往会增加出口税,进行配额,减少粮食出口,粮食出口减少的信息就会导致依赖粮食进口国家的粮食价格蹿升的非常快。
粮价上涨给民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去年以来,连续上涨的粮食和食品价格,已经对多个国家的民众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巴西粮食价格从去年开始持续上涨,一年内大米涨幅高达70%、玉米涨幅高达87%,今年5月玉米价格更是创下了2004年以来的高点。
而在尼日利亚,已经很难找到廉价的食品,一个月的工资可能还不够食物支出,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数据显示,尼日利亚的食品价格达到了15年以来的历史高位。
作为粮食出口大国的美国,农作物的价格也出现了显著上涨。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已上涨了约11%,对于粮食出口大国尚且如此,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境况可想而知有多糟糕。
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令不少国家的消费者深感囊中羞涩,据联合国粮食署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全球粮食价格指数连续12个月上涨,同比上涨近40%,创下了10年来的新高。尽管6、7月份略有回落,但同比仍在高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1年粮食危机报告》指出,2021年粮价会维持高位运行状态,这可能会导致全球1.55亿人陷入粮食极度不安全的境地。
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价的影响近期国内一些地区如河南、东北等地也遭遇了极端天气的影响,对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影响究竟有多大呢?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重灾区占秋粮面积比例较小。受灾严重的河南,受灾面积为1100万亩,占全省秋粮面积的14%,占全国秋粮面积不到1%,而且未受灾田块长势好于往年,可弥补一部分损失。陕西、山西、东北等地,因旱受灾面积为930多万亩,仅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5%,其中杂粮和杂豆等粮食作物占比较大。
从全国大范围来看,农业灾情与往年相比,尽管部分地区灾情严重,但灾情发生面积较往年反而减少。6月份以来,全国农作物累积受灾面积为7200万亩,比去年同期少3950多万亩。
同时,今年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全国大部分地区秋粮作物长势良好,13个粮食主产区,除河南重灾区长势较差外,其它秋粮区作物长势较好,特别是东北地区,除了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外,大部分地区的玉米、水稻已进入灌浆乳熟至蜡熟期,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
而且今年我国夏粮的总产量为14582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296.7万吨,增幅2.1%。由于今年夏天部分地区极端天气发生较重,导致大家对秋粮丰收有担忧甚至是怀疑。从目前来看,这个担忧是可以去除了。
总体上来说,我国每年的受灾面积是在逐年降低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科技的支撑,而且随着高标准农田的持续建设,根据十四五规划,至十四五末期,我国的高标准农田将达到10.75亿亩,旱涝保收对稳产丰产非常有利。同时,我国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也是越来越严格,再加上进口渠道多元化、收储手段等都会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越来越强。
国际粮价“高烧”不退,已经给不少国家的民众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我们知道粮食不仅具有商品属性,同时还具有金融属性,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虽然是粮食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想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国际货币宽松和国际资本投机炒作才是国际粮食价格上涨的主因。

2021-09-10 12:50

从去年开始,大豆价格就一骑绝尘,价格遥遥领先,从1.6元涨至2.8-3元/斤,将其他粮价甩在后面,主要是国内大豆主要是进口的,而国际大豆接连大涨,结果国豆行情也带动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