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当前形势一些看法(小明)
1)经济的压力,主要来源于长周期的力量开始展现出短周期的效果。这些压力是复杂经济系统长周期的累积与演变结果,长周期的拐点展现出短期力量时,人们的感受会变得异常强烈。不应将长周期的力量归因于短期的政策选择,也不应将长周期的问题解决,寄希望于短期的刺激。
2)人口问题是长周期力量之一。根据世界各地经验,少子化趋势一旦形成,人为因素很难逆转。这一因素,将在未来继续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产业结构,微观需求产生深刻影响。目前来看,大部分普通人虽然已经感受到人口变化的影响,例如人口红利的消失,部分劳动优势产业链外迁,但仍然显著低估了这一力量的长期效果。
3)长债务周期趋顶是长周期力量之二。大白话来说,经济的扩张与繁荣,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需要信用的扩张来驱动,信用即负债。居民与企业,在可获得的横向对比与历史比较来看,都已难言还有富足的扩张空间。有共识的政府信用扩张,恐受制于政治与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改革,这一点无法照搬照套西方国家政府加杠杆经验。
4)全球化红利的消失是长周期力量之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受益于过去全球化分工与贸易的浪潮,它不仅带来了中国经济第一阶段快速的“积累与扩张”,打下殷实的外汇“家底”,也让美国在哪怕无限宽松的货币环境里依然能享受低通胀。欧洲与俄罗斯,同样在以能源买卖为代表的共赢关系中携手并进。而这一切,在最近几年迅速崩坏。逆全球化甚嚣尘上,本国优先,民粹主义,将全球推向碎片孤立的危险境地。
5)改革进入“深水区”,试错与摸索再所难免。中国体制的改革从来都不仅仅只发生在经济领域,还包括政治体制的改革。在以上几股长周期力量合力的背景下,改革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这些情况是前几代人的陌生领域,留下的经验教训在继承的基础上,需要被创新。新时代的“白猫黑猫”理论,需要在试错与摸索中产生。这一过程,会伴随一些“摇摆”与“犹豫”,会经历一些“谨慎”与“保守”,是正常也是必然的。
6)技术创新是解决经济问题的重要武器,但对于短期问题的逆转,作用不大。人口,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是经典的宏观增长三要素。中国历经人口红利外贸驱动阶段,到信用扩张地产周期,再到如今转向技术创新新周期。以美国经验来看,技术创新是智力资本与风险资本的函数,这两者映射到中国,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式的“举国体制”技术创新路线,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现代芯片为代表的需全产业链通力配合的技术创新与原子弹的研发全然不同),需要时间验证。即便被证明效果不错,对当下的问题,也属“远水”与“近渴”的关系。
7)地产问题是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但终将被“边缘化”。地产周期是债务周期与人口周期的自然结果,地产的下行,也是人口与信用演变的自然结果。无论政府出台何种政策,其出发点也难再是让地产重回辉煌。“托而不举”是最佳效果,不发生系统金融风险,是政策底线,也是最大诉求。地产问题的解决,依然会沿着政府“底线”的路径,以时间换空间,逐步市场化出清。结局是行业出清,轻装上阵,中国经济亦不再对地产有重度依赖。
8)“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期解决当下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尝试。即将召开的三中,重点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决策层基于当前内外形势的判断,深知历史经验在解决当下问题时无法简单沿用,做出的新尝试与新努力。结果如何,等待时间给出答卷。
9)走出当下周期需要多久?无人能知无人能答。任何基于归纳类比的分析方法,来比较中国与他国,或是比较现在与历史,得出结论中国本轮周期将持续多久,都是意义有限的。如前文所言,长周期的力量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到了新的“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河多宽,石头是什么样子,需要几块,既考验决策层智慧,也取决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走向。
10)回归阿尔法,回归内心,是我能做的最好安排。我没资格给大家建议,各人情况不尽相同。
对我自己身来说,如下几点是重要的:
1 清楚地明白,个人得到的大部分归因于贝塔也就是宏观(巴菲特口中的“生在美国”)。当宏观与个人的能力不那么匹配时,即需要快速调整认知,回归阿尔法也就是个人。回归阿尔法的意思不是当缩头乌龟,也不是躺平,而是利用好“机会淡薄”的时间,增进个人能力。
2 回归内心的意思是,我认为个人的幸福并不必然与外界的获得与认可全部相关。学会修心,降低预期,克制欲望,也能让自己更加平静。这与阿Q胜利法的本质区别在于,接受贝塔但并未放弃阿尔法,相反,回归内心能更专注于为“未来的贝塔”做准备。在阿尔法层面保持精进,亦有助于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焦虑无助的负面螺旋不能自拔。
3 认清任何一件事在生命中乃至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唯有如此,在顺风时,才不会得意忘形。逆风时,也不会痛不欲生。
4 多陪伴家人,多运动,多读书。家人能安放情绪,运动能安放身体,书则能安放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