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曾经身染瘟疫,侥幸存活,仅有初中文凭打天下的数学家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很多人知道华罗庚是知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华罗庚最初毕业的时候,只是初中学历毕业,先让我们看看华罗庚的简历:

1924年华罗庚毕业于江苏常州金坛县初级中学。

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938年被清华大学聘请为大学教授。

1946年出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

1948年被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0年春从美国归国,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

1951年被任命为数学研究所所长。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为什么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最后却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他虽然只有初中文凭,没有大学文凭,但是比大学生拥有更多的知识。原因就是“自学”,可以说华罗庚是“自学成才”的榜样。他的成功之路并不容易,是他勤奋努力拼搏而来的。

1930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读了一本名为《科学》的杂志。他越看越来劲,突然,他拍案而起:“这个华罗庚是哪个国家的学生?”每个人都摇了摇头,熊主任问:“他在哪所大学教书?”人们仍然摇头。江苏一位老师思索了很久,说:“我兄弟有个叫华罗庚的老乡,但他只是上了初中,在金坛中学当过教员。”就这样,华罗庚给熊庆来主任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学习努力,喜欢钻研数学。如果他不理解它,就算不吃不睡,也必须弄懂它。他的数学老师很欣赏他,发现华罗庚的数学天赋很强,所以他经常鼓励他,给他提建议。

华罗庚初中毕业,为了将来有一个好的事业,他去上海职业学校学习技能。家里只有一家杂货店,收入不好,学费也不够。没有出路,他不得不辍学,回家帮忙经营店铺,并开始自学。白天,他用所有的时间看书、研究,甚至忘记问候客人。邻居们天天看他看一些奇怪的符号,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

一年来,华罗庚一直致力于研究数学,无论天气是冷还是热。如果夏天有蚊子,就用草绳驱赶蚊子,大量流汗,他却不自知。冬天没有炉子。他就蜷缩在椅子上做一些练习。他的手指冻得发紫。

上帝也许想考验这个有进取心的年轻人。18岁时,一场瘟疫在苏南爆发并持续蔓延。每天都有人死亡,一提到“伤寒”,每个人都脸色苍白。华罗庚也不幸被感染。但是他的家庭很穷,没有钱去看医生,所以他不得不躺着等死。幸运的是,他年轻,身体健壮,活了下来。

虽然侥幸活了下来,却落得个残疾,左腿瘸了。但是,能够活命对当时的人来说,真的是万幸,华罗庚并没有因此堕落。反而,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

他的老师王维克听到了华罗庚的消息,觉得华罗庚被埋没了,就介绍他到自己学校(中学)任教,他当时是校长。后来,王维克被别人告发,说是利用职权为自己的学生谋福利,被逼无奈,从校长的位置上辞职。

幸运的是新来的校长,知道华罗庚是人才,就悄悄的安排华罗庚做学校的会计,华罗庚感激不尽,在做会计的过程中,仍然没有放弃数学的学习和研究。

后来,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觉得华罗庚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还在发愤图强,他认为华罗庚远非别人所能及,一定是一个栋梁之才。于是,他力排众议,经过多方协调,把华罗庚调到清华大学做图书馆的助理员,这样他就可以边做助理员,边做数学研究。

华罗庚没有忘记自己的恩师王维克,他得知自己被调入清华大学,第一个跑到恩师家,告诉恩师:“王老师,我无论到了哪里都不会忘记你对我的教导,谢谢你!”

进入清华大学以后,华罗庚除了辛勤努力工作,把业余时间全部用来自学数学,他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把大量的时间用来研究数学。

第二年,他的论文被国内外很多知名的数学杂志发表,在清华大学的这四年,华罗庚不但发表了10几篇高质量的数学论文,而且,自学了英法等外语,不久就被提拔为助教,那年他才25岁。

1936年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可是,他却不愿意读博士学位,只愿意做一个访问学者,因为访问学者可以没有束缚,同时读多门学科。

就这样,华罗庚一步一步的走向自己人生的巅峰,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数学理论体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华罗庚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为自己喜欢的事业孜孜不倦,拼搏进取的决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来源:数学与人工智能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微信18516600808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