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的救星来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最近,中国第一个地方政府数据资源正式开始挂牌交易,又在短短五天内迅速叫停。“数据财政”的说法言犹在耳,这会是一个可行的开端吗?

土地财政模式已经在过去二三十年的运行中走到了极致,地方政府一直在渴望天降神兵,来拯救它们沉重的债务负担,数据财政会是那个救星吗?

被暂停的挂牌

11月10日,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特许经营权出让项目交易公告发布,这起交易是全国首个公开交易公共数据的政府案例。

这个公告的意思是,官方以特许经营的形式,出让衡阳市政务数据资源和智慧城市或其他财政投资信息化系统建成后产生的数据资源等,然后在这个特许经营期限和范围内,允许受让方向使用者收取费用,这是受让方投资这个项目的回报来源。这个项目的起始价为18.05亿元,保证金为3.6亿元。

这个挂牌,开辟了地方政务数据有偿授权运营的方式;这个报价,是对地级市公共数据价值量的初步估算。衡阳是湖南第二大城市,常住人口700多万,不大不小,规模中等,很适合用来作为政务数据资产化的先行点。

不过所谓数据交易,交易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也涉及到数据交易一直以来的一个难点,就是数据的确权。衡阳市的这个案例,除了明确提到的衡阳群众APP外,对于政务数据、智慧城市数据资源,也还有不够明晰的地方。至于这个衡阳群众APP,市民可以在这个APP上办医保、公积金、不动产交易、水电燃气缴费等等事情,市民不再需要办一个事情跑一个部门,而是直接在APP上搞定一切。

当APP上所有这些数据被打包成一份资产时,如果它是被正规交易、正规使用的话,必须要经过脱敏处理。“脱敏”,指的是确保数据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无法追踪到原始数据点指向的敏感信息,例如个人信息。所以数据的确权很重要,当它的权属规定的时候,才会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目前这个项目被出让方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要求暂停交易,没有披露具体的原因。数据财政,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吗?也不是的,国家已经为这个事儿的落地做了很多政策上和管理机制上的铺垫,步子已经开始迈出去了,只是要怎么调整姿势、调整步伐的事儿,不会是终点。

在政策方面,去年12月,国家就发布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也就是我们说的 “数据二十条”和“数据资产入表” 的征求意见稿。今年8月,财政部将“数据资产入表”的意见稿转为正式稿。10月,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制定的《数据资产评估指导意见》正式施行。与此同时,各省方也纷纷制定了数据要素相关细则规定,政策的框架已经打好了。

在管理机制方面,今年3月,国家部署组建国家数据局;7月,刘烈宏被任命为国家数据局首任局长;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国务院直属机构,行政级别上属于副部级,归发改委管理。国家数据局成立后一直在快马加鞭研究推进公共数据的价格形成机制。

然后是11月,衡阳市出台了第一个地方政府的数据资产项目。

国内的大数据交易

数据流通与交易并不新鲜,在衡阳地方政府的案例之前,各行各业的数据流通一直都存在,北京、上海、深圳、贵阳等地区也一直在探索数据资产化的交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由地方政府发起、主导或批复的数据交易所已有40多家。它们虽然有示范意义和领导作用,但是呢,在不同细分领域的建树并不多,又因为建树不多,整体规模还很小。

以第一个吃螃蟹的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为例,它是在2015年就成立的,但是截至今年一共八年了,累计成交额还不到20亿。而贵阳市去年一年的财政收入就在400多亿的级别,目前的数据交易规模,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当年成立的时候,作为全国第一家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可以说是非常雄心脖脖的,以2025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中长期的未来大数据交易年总额3万亿为目标。现在看这些年的发展肯定是不及当时的预期的,这不仅是贵阳大数据交易,也是全国的大数据交易所面临的问题。

根据不同机构的测算,绝大部分数据交易发生在场外,在交易所进行的规范的场内交易占比仅为2%-3%。

数据交易,原来在规范交易之前就已经铺天盖地了。原来数据交易不是没有价值,而是在灰色地带蒙眼狂奔。

场外交易一个最严峻、最值得担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安全,隐私能否得到保护。北京、上海、深圳、贵阳这些先行的数据交易所,目前都在这一块努力探索,这也是正规交易所、官方交易所能够占据也应该占据的优势。

不过,黄奇帆关于股市没有严刑峻法就不要搞注册制的观点,在数据交易领域也是一样适用的,没有严刑峻法,正规交易所在庞大的场外交易面前也是一愁莫展啊。

那么,随着国家的重视,国家数据局也成立了,地方也在满心满眼地呼唤新的水源,现在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使数据交易更加规范化、规模更加壮大吗?

至少需求是很迫切的。而这一切,只有做大做强做规范这个数据交易市场,才有可能。

国外的大数据交易

大数据被称工商界热情洋溢地誉为“21世纪的原油”,原油市场一年规模2万亿美元,大数据的体量还是相距甚远的。根据赛迪的统计,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9年的1822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213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2%。其中,美国占据半壁江山,份额超过一半。

这里的大数据市场规模包含了大数据相关硬件、软件、服务市场收入,狭义的数据交易市场规模肯定还要小很多,但是增长的趋势、美国的比重还是有价值的信息。

美国已经形成了以数据经纪人为代表的典型数据交易模式。数据经纪人可以是数据产品/服务提供商,也可以是撮合交易的数据交易平台,还可以是提供数据共享功能的数据管理系统,又或者三者综而为一,由IT巨头们依托自身庞大的云服务和数据资源体系构建而成,例如亚马逊的AWS Data Exchange、谷歌云、微软Azure Marketplace等,数据是它们的竞争优势来源。

一方面,美国的数据交易完全市场化,数据交易产品主要集中在消费者行为趋势、位置动态、商业财务信息、人口健康信息、医保理赔记录等领域。另一方面,美国联邦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网页链接早在2009年便已上线,系全球首个一站式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目前已经录有数十万种原始数据文件,人人皆可免费下载数据,也可利用其提供的API实现丰富的第三方应用的开发;而各州呢,尽管披露的信息类型和数量存在很大差异,但是都在不断提高政府数据的开放性与可访问性。

庞大的政府数据开放固然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公共价值,例如大流行期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组织就使用各州网站发布的病例、检测等数据集,创建了包括50个州的图表和数据,传播到全世界。

不仅如此,其实企业也可以利用政府开放数据创造各种商业价值,从而间接为政府提供税收。几年前便有美国学者分析过178家美国公司使用政府开放数据的路径,总结出12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最简单的,也即是单一功能的APP,就是把政府开放数据中复杂且大量的资料视觉化,并销售出去。

然而,政府数据应该总是免费的吗?这可以说是开放数据运动中的一个常见话题,毕竟开放数据的运行并不是零成本的。按照数据的使用对象、使用量、使用类型等划分免费使用还是有偿使用,也并不一定会违背数据开放的基本原则,譬如,有关犯罪的数据可以是免费的,但有关企业的数据可以不是免费的,想来后一类数据的需求方也不介意付费。

国内的议题似乎可以反过来,政府数据应该收费吗?其实数据二十条提到了要降低获得数据的门槛,首要的就是政府数据的获得门槛,因为政府数据本身有其公益性和普惠性。这么说来,政府数据开放与有偿使用之间,值得探究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数据财政诚然算是很遥远的畅想,但并不算无稽之谈。一方面政府掌握的部分数据,可以作为地方财政的直接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民营掌握的数据以及随之衍生的价值,可以通过税收的形式,间接成为地方财政收入。衡阳市的案例,值得进一步关注。

—— 完 ——

全部讨论

2023-11-22 09:55

赞。有价值,但成不了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