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7喜欢:8
局部无名肿胀偏方
作者/王幸福

处方:蚕沙 50克。碾碎,用醋调成糊状,外敷患处,3次或4次。或将蚕沙布包蒸热,热敷患处多次即消。

按:此方来自于一中药师。2008年,一日,我看完病后,和一年轻中药师聊天。此中药师系中西医临床专业毕业,在农村行医多年,虽说不到40岁,临床经验相当丰富,跑到城市里谋生,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只得屈就中药调剂员一职。由于我早年下乡时曾在农村当过赤脚医生(现称为乡村医生),故对其颇有好感,闲时经常传些中医药经验给他。同时奔着“三人行,必有我师”之心,也向其请教一些问题。其中一次谈到,临床上每每遇到四肢肿胀问题有何良法。他说,用蚕沙适量,布包蒸热,多熨患处几次即可。我听后惊之!就这么简单!答曰是的。他在临床上治过多例,均有效。想起自己在临床上多是开汤水方行气利水,效果平平,甚至无效,患者吃几剂药无效也就不再来了。惭愧!自从得此一方,拿到临床上验证,确如此药师所言,疗效较好。

摘录自《杏林薪传》,王幸福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注:说是偏方,其实也不是,这个用法,《千金方》已有记载,说明不是这位中药师的发明。本法简便易行,作用四肢肿胀痹痛外治法参考方还是挺好的。

附:
蚕沙:别名原蚕沙、蚕矢。《名医别录》中记载:原蚕沙主肠鸣,热中消渴,风痹瘾疹。《本草纲目》也记载:治消渴症结及妇人血崩、头风、风赤眼,去风除湿…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蚕沙主风湿之病。《罗氏会约医境·卷十八·本草》中还讲到蚕沙具有解毒的功效:治支节不随,皮肤顽痹…解食蛇肉毒。《温病条辨·卷三·下焦篇·宣清导浊汤》中提到:晚蚕沙化浊中清气,大凡肉体未有死而不腐者,蚕则僵而不腐,得清气之纯粹者也,故其煤炭粪不臭不变色,得蚕之纯清,虽走浊道而清气独全,既能下走少腹之浊部,又能化浊湿而使之归清,以已之正,正人之不正也,用晚者,本年再生之蚕,取其生化最速也。在《华佗神方·卷十四》中还给出了具体的治风疹方子:以夏蚕沙一升,水煎去渣,遍浴全身,其疹自退,内用白术为末,酒服一匙,日二服,仍忌风。由此可见,蚕沙的功能:祛风除湿、和胃化浊;主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湿疹瘙痒、吐泻转筋等病症。

1.风湿痹证。本品辛甘发散,可以袪风,温燥而通,又善除湿舒筋,作用缓和,可用于各种痹证。《千金方》单用蒸热,更熨患处,以治风湿痹痛,肢体不遂者;若与羌活、独活、威灵仙等同用,可治风湿寒痹;与防己、薏苡仁、栀子等配伍,可治风湿热痹,肢节烦疼,如宣痹汤(《温病条辨》)。

2.吐泻转筋。本品入脾胃,能和胃化湿,湿去则泄泻可止、筋脉可舒。治湿浊中阻而致的腹痛吐泻转筋,常配木瓜、吴茱萸、薏苡仁等,如蚕矢汤(《霍乱论》)。

3.风疹湿疹瘙痒。本品善袪风湿,止痒,可单用煎汤外洗,或与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等同用。

全部讨论

2018-10-27 15:14

一般的无名肿胀,用艾灸悬灸,效果也挺好。前两天一个小男孩被马蜂蛰了,肿了起来,艾灸后明显消肿转好。

2018-10-29 20:02

蚕沙布包蒸热,热敷肿胀处

2018-10-25 07:34

无名肿胀是痰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