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3
中药研究必须走自己的路(节录)
作者/邓铁涛

如何根据辨证论治精神设计研究方法,是当前一个重大的课题。试观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全书约5万多字,其属于理论部分有397法,属于方剂部分有113方,组方的药味只有90种左右。这90多味药,组合出丰富多彩的、疗效确切的、能医百病的方剂来。古人有“伤寒足以钤百病”之说。所谓“钤百病”就是运用伤寒的理论与方剂,可以治疗众多的病证。此话并不夸张,查阅近现代文献(包括日本)运用伤寒论方,所治疗的病种何止百种。世界每年淘汰不少西药品种,而我们却每每发现古方或今方有新的作用,例如仲景的名方大柴胡汤可以治疗急性胰腺炎,大黄(蟅zhè)虫丸又可以治疗肠粘连,大建中汤可以治疗麻痹性肠梗阻……可见90多种中药,配合得当也可以在治病这个大舞台上演出多种新节目。这就是中华文化的特色吧!我不是经方派,我只想例举《伤寒论》说明是值得重视的宝贵遗产耳。又如,方剂加减一二味药,便起到质的变化,如仲景的桂枝汤,原方只把芍药的分量加倍,更加入一味饴糖,便使治疗外感病的方剂变成补益剂的小建中汤。这里面的秘密是什么?这是中药药理学者的大舞台,我衷心地祝愿中药药理学在本世纪内有新的突破,以迎接21世纪——中华文化世纪的到来。
(1999年9月)

摘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国医大师卷·邓铁涛》,第222-223页,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04

全部讨论

2018-10-20 14:41

博大精深。也想学点中医,自我保健,家庭保健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