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我读过的书之:教育篇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6喜欢:17

今年看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涵盖好几方面,比如教育理念;比如关于县乡教育状况的田野调查,比如关于高中学生考上大学之后,如何规划人生之旅;凡此等等,不一而足,想到哪里,算哪里。

关于教育,我们首先要思考一个问题: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定义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它是阶段性的还是持续性的?

诚实的说,目前非常多的国家,当然包括中国,过于关注STEM,也就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方面的教育,对STEM的重视导致了对人文、音乐、体育等忽略,中国肯定是最偏科的国家之一。

比如众所周知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国内就是五大科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其实奥林匹克学科竞赛还有地理、天文、哲学、地球科学等等6-8种,但是,因为目前教育部或各大高校并不承认五大科目以外的奖牌(不是国内金牌,是国际奥斯金牌),别说保送某某高校了,自主招生或综合评价有没有加成都不好说。

STEM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方便测试,有标准答案,这些通常是涉及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等,不像哲学、历史论述、政治论述等很容易控制不住优劣的标准。

一个KPI被量化,不一定是有多重要,而是因为它最容易被量化而已,但是,筒子们,请记住,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量化的。

比如跟谁结婚、读哪个大学、要不要读研究生/出国,工作是进体制/外资/民营企业,要不要孩子,要几个孩子等等,既没有标准答案,又没法量化。

先是两本介绍县/乡镇学校孩子的书籍,其中一本书作者是写过《县乡中国》的杨华教授。

《县乡的孩子们》,这本书的作者有很多,不仅仅是杨华老师,更像是杨华老师和另外一个作者的研究生,到全国各县去做田野调查的研究论文。

书中有些观点也很有意思。比如说书中提出,70/80后小时候,乡村并没有空洞化,乡村还是起到了一个纽带或聚集地,同龄小伙伴不管在学校还是村庄,都可玩跳绳、跳房子、皮筋、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甚至滚铁环、玻璃球、打“宝”等等,叠加当时绝大多数父母都是务农,农村的孩子是深深镶嵌到农村的生活和学校中,都有一个集体,可以玩。

但是,2010年以后,不少农村都空洞化,只剩下老弱病残孕,父母都不种地,孩子们自然也不下田,生活变得空洞起来;此后,智能手机出现,迅速抢占了孩子的心智。

另外就是双减,在农村的效果要比城市好,特别是比大城市好,甚至起到了减轻学生手机依赖的毛病。

当然,书中也提出,跟在《县乡治理》中一样,老师们承担了很多教学任务之外的任务,特别是需要留痕的各类活动或paper work,叫苦不迭。

而在林女士的《县中的孩子们》,比杨华老师的书更早一些,也是林小英女士一人之力完成的。

这本书关注的更多宏观的问题,比教育经费的问题,因为取消农业税/提留之后,县乡中小学只能依靠县一级的财政拨款了,而且,用于发放老师工资/奖金的支出,也是占拨款的一部分,且学校没法挪用;而乡镇和村一级“政府”顺势从中小学教育中撤出,几乎不再承担教育经费的支出。

上一本书也提到,在农民不在缴纳提留/农业税等之后,农民也认为教育是政府的事情了,跟自己关系不大了。

两本书,也都提到,县乡初高中,如何留住优秀生源,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目前看,似乎也很难有切实的解决方案。很多省份在跨市掐尖方面做的并不好,典型的是河北和湖北。

而很多农村的小学,目前学生数量很少了,有些整个学校1-6年级,不足20人,甚至10人。这类小学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真的有利于孩子成长吗?

老师也没有热情。讲半天,没有人回答,年复一年,一颗炽热的心也慢慢冰冷,更加让老师绝望的事情是,毫无成就感,县乡评选优秀老师,从此无缘。

而撤销学校也有一些困难,从家长、村干部、老师/校长、县教育局、地级市/省主管部门等,叠加教育口子领导更迭频繁一点的话,就更加复杂了,总之,上述环节,任何一个都有否决权。

如果家里有高中生的,可以读一下唐茹老师的《走进因高考》。高考这些年改革非常厉害,跟75/80后父母读高中时完全不一样了,竞赛加分、三好/优秀学生干部加分等统统取消好,除了裸分进入高校外,还有高校自主招生、综合评价、专项计划(包括国家专项和地方专项)、贫困农村专项等等,这些词汇什么意思,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时候该准备等,都有解释。

作者也说语文阅读在当今新高考语文科目的重要性,如何正确看待高三一模/二模等,为啥有些学生的错题本没有起到作用,该如何检查试卷。

《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具体参见下面以前的推送

读书推荐:《金榜题名之后》大学之后,更应该好好规划

海外教育

一本与日本私立小学有有关的书籍 介绍的就是日本一位单身妈妈收养的哈萨克男孩,在日本上私立小学的经历,因为拥有美国留学经历,觉得孩子不适合在日本,之后,去了美国寄宿初中读书。

小朋友的天性就是爱玩,哪个国家的小朋友,写作业都是一个难题;而父母辅导孩子作业,鸡飞狗跳也是必然的结果。

从本书我们可以窥探,日本私立小学比国内更卷,国内仅仅是卷数语外,顶多英语词汇和”奥数“,人家是方方面面,包括汉字(日本小学有汉字课,貌似国内上海是不是有书法课?)、体育(几千米的长跑、1公里的海洋里游泳)、论文写作是正儿八经要去某个地方考察、甚至劳务课等等。

美国私立寄宿高中:你知道的或你不知道的,都在这里 关于这本书,已经在过去的推文中介绍过,不再赘述。

另外一本,是90年代从中国去美国留学的数学家,后来留校任教,把自己两个孩子接到美国读书,对比自己经历,孩子在美国教育的体验,以及寒暑假回国vs国内亲戚家孩子的对比。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美国教育的书 具体在这篇文章中有所阐述。

在杨华老师的书中,其中一篇田野调查的报告中提及过,教育的职能,知识教育和养成教育。国内呢,不仅仅是县中,大城市的学校几乎也不提供养成教育。

最后一本是鲁滨逊教育五部曲的其中之一《让学校重生》

你看看几段摘录,是不是就似曾相识,或值得一读?

我们所有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惊人天赋,但是当我们接受过太多教育后,就无法找回这些天赋了。正如我所说,许多人不知道自己才华横溢、聪明过人,只是因为他们擅长的事情不被学校重视,甚至可能受到了歧视,这对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会带来灾难性影响。

孩子去小学主要是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的基本技能。只有学好这些技能,他们才能在中学取得好成绩。如果他们能继续接受高等教育,拥有较高的学历,他们才能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这个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在这个系统中表现优异的人是以其他一些人一败涂地为代价的。而且,随着标准化运动的加速,这种成功的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而这个系统中的成功者并不是因为这种文化才成功的,通常是克服了这种文化才得以成功的。

教育实践和研究都一而再再而三地表明: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在于他们的动机,以及他们对自己的期待。

什么对学生来说最重要,什么就是最重要的。没有什么东西比其他东西更重要,比如足球、乐队、数学、英语。我们不会告诉学生,橄榄球不重要,数学重要。我们的方法是:如果橄榄球对你是最重要的,我们将尽一切努力让你踢橄榄球。当我们开始采取这种方法,孩子就会看到我们重视他们所看重的价值,他们也开始回馈给我们价值。一旦我们与孩子建立起关系,他们就会因为让我们失望而感到愧疚。他们可能不喜欢数学,但不会让数学老师失望。自那以后,老师们就可以开展教学,而不是一直写通报批评了

全部讨论

2023-12-26 07:58

2023-12-25 21:56

不能被标准化的项目不应该集中评判,一定会出现道德风险

2023-12-25 08:46

感谢分享,我觉得与其说是教育问题,不如说社会问题,这个社会像流水线,每个年龄段有各自的要求,一步错,步步错,缺少容错率,也缺少多样化的社会认可及自我认可。所以量化成了最直观,也是最方便的考核手段。

2023-12-25 08:28

感谢分享

2023-12-25 07:47

2023-12-25 0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