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读过的书-法国奢侈品教父/蒂姆库克/商界局外人/全球券商进化史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4

推荐的这几本书,微信读书都有,可以在微信图书去看。

奢侈品教父:伯纳德 阿诺特

欧洲有两个国家比较有意思,一个是法国,一个是意大利。

首富和顶级富豪,不少都跟奢侈品有关,法国更是无出其右的。

LVMH,开云集团,香奈儿,欧莱雅等跟奢侈品相关的四个集团,都贡献了不少富豪,

这本书很有意思。

伯纳德,其家族本身,并不是做奢侈品的,而是做苦逼建筑建材的家族企业,毕业后,在麦肯锡工作,通过工作得出:只有最终的老板才有决策权,因此,要立志做老板。

回归家族企业之后,在外祖母的支持下,成功夺权,被迫让父亲让位于自己。然后,卖掉家族企业,改行造房子(像不像中国的某些人?但是,不一样),也曾去美国扩张,结果亏得七荤八素;最后,收购一家没落的百货多元化公司,最值钱的是迪奥。但是,违反当初收购的约定,大手笔裁人。当然,这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但是,伯纳德不为所动,在公司业务走上正规后,分拆迪奥,把其他业务转手卖掉。这像不像巴菲特以及美国私募基金的做法?这可是在1980年代早期的事情。

后来,87年股灾的时候,他买入LVMH。而LV和MH双方合并,各怀鬼胎,都想争夺话语权,他两年通吃,成为大股东,并让自己父亲做了监事会主席(德国和法国的监事会权力很大),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奢侈品帝国征途,也开启了自己的法国首富的之路。

后面,伯纳德陆陆续续收购了很多品牌,包括前段时间刚刚去世的日本设计师高田贤三。

伯纳德在用人上,不拘一格,充分相信,充分放权,特别是在设计上,经常聘用一些“坏孩子”。

因为奢侈品,很多都是家族企业或具有很明显的创始人的铭记,因此,他在收购后,如果品牌持有人乐意继续运营,通常他不会指派新的运营人员,除非,品牌的业绩达不到其预期,他也会坚决的把创始人家族剔除出去。而让家族企业继续运营和充分放权,跟巴菲特有点类似。

伯纳德跟法国另外一个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的创始人弗朗索瓦 皮诺,可谓既生瑜何生亮,两个人真是一生的对手。

都去买拍卖行(佳士得就是开云老板的),都去收藏艺术品,都去开博物馆……

这跟书,有些内容太过重复,翻来覆去的讲。

最近,LVMH跟蒂凡尼的事情又上新闻,目测解决这个,LVMH早晚还是要对同是法国法国品牌的爱马仕下手。只不过,伯纳德曾在这事上,吃过闭门羹,他就像一直秃鹫,等待机会。

蒂姆库克传

库克,就是Jobs背后的男人,注定不会是第二Jobs。或许,Jobs是非常牛逼的产品经理,HR经理。但是,能让产品在成本、供应商、交付等都预期完成,不能说库克凭借一己之力,也可以说他带领苹果运营团队功劳。

库克毕业后,在IBM的计算机部门工作了12年,这期间,练就了他对公司运营业务的充分理解。期间,他也利用业务时间到杜克大学读了商业课程。而Jobs也非常看重招聘人员的商业思维。

掐指一算,库克接替Jobs担任CEO已经快10年了,而从其入职苹果的1998年算起,已经20多年。

在库克接管运营部门的时候,苹果库存高企,周转率是几个月;预测正确率差的离谱,不是库存高的没人要,就是消费者订单叫付不了(因为糟糕的预测),苹果还在亏损的泥潭里挣扎。

库克最大的功劳之一就是把苹果很多的业务都外包了,而Jobs之前总想着自己制造,且采用大量的自动化设备,结果因为柔性较差,产能利用率很低,导致亏损严重。

之前,赵晓光老师说,中国产业链要感谢苹果,其实两者是彼此成就,各取所需额。

库克开创性的把很多做法引入苹果,比如提前预定产业链的产能,甚至提前预定运力:比如航空运力,导致竞争对手在旺季发现要么空运成本很高,要么就是根本没有运力可用。

库克,有一点跟Jobs不同,就是Jobs知错但是几乎从不认错,比如早期苹果手机天线问题;但是,库克,不同,他会公开认错。这无所谓好坏。

苹果注重隐私,不知道是否跟起是同性恋有关,其家乡是相对保守的, 如果过早披露其同性恋身份,对其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商界局外人

这本书,唯一的遗憾就是太粗略了。因为除了我们熟知的BRK外,其他每一个案例,都足以单独写一本书来介绍这些伟大的CEO。

这些CEO的回报率,都是非常惊人的,他们从来不墨守成规,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策略,时而疯狂并购,时而分拆;出发点,都是基于股东利益,有利于公司发展。有些公司,甚至回购了公司2/3的股份,要知道这可是20~30年前,而不是在回购大行其道的今天。

我们看看书中涉及的人物和公司

-效率决定生死 汤姆·墨菲和首府广播公司

-聚焦资本配置 亨利·辛格尔顿和特利丹公司

-绑定股东利益 比尔·安德斯和通用动力公司

-高效运用杠杆 约翰·马龙和TCI有线电视公司

-勇于逆向而行 凯瑟琳·格雷厄姆和华盛顿邮报公司

-数据思维制胜 比尔·斯蒂利兹和罗森-普瑞纳公司

-永远关注现金流 迪克·史密斯和大众影院公司

有钱人,都喜欢囤积土地(注意,不是房子),巴菲特从小就买土地,并现在租给儿子种;而文中的亨利·辛格尔顿则钟情于牧场,他的牧场横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占地超过4000平方千米,不过这跟另外一位相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了;约翰马龙,持有接近9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南京还大。我又迫不及待的等待美剧《黄石》的最新季了。

《全球电商进化史》

作者系阿里的外籍高管,因为到中国留学的关系,很早就进入阿里工作,曾写过另外一本关于电商和阿里的书籍《阿里传》。作者的背景很好,充分了解美国的零售历史,又经历了阿里的进化,同时,还对东南亚和印度等有一定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好了解全球的情况。

美国的电子商务(下文简称电商),跟中国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美国的商业流通,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甚至早在18XX年就出现了依靠邮政目录来卖产品,邮政汇款,货到付款,免费退货等等,包括后来的梅西百货,杰西潘尼,甚至是最近几十年才有的沃尔玛好市多等等,都是在这些基础上逐步进化的,叠加美国邮政“强大”的物流能力,还有已经普及的信用卡,因此,美国诞生的亚马逊、Ebay等公司。

但是,中国的商品流通模式是非常原始和初级的,甚至我们的金融体系、支付体系、信用体系,乃至物流、消费习惯等跟美国都不在一个维度上,因此,最初创业的完全拷贝美国的亚马逊模式和ebay模式,后来几乎无一成功,通通都失败了。甚至不仅仅是中国,在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在东南亚印尼越南等,甚至是印度,在最初盲目照搬这两家公司的电商,要么很快倒闭了,要么很快就转型了。

比如ebey的二手货起价,但是,中国人因为房子空间问题、消费习惯等问题,对二手货一直不待见,哪怕是现在都不是主流,更别提是十几年前了,不转型,不做国产化改变,注定是要死路一条的。甚至ebay是禁止买卖双方沟通的,这在国内电商,几乎是难以理解的。

我们的商品流通也跟美国不一样。大区域总代理,省代理,市代理,县级代理,一级一级的代理,导致的就是层层加价,而互联网是B2C,消灭了相当一部分代理,特别是无差异的普通产品。

阿里淘宝的模式,现在东南亚、印度等都有不少模仿者,也都活得不错。

其实,中国的零售竞争是远远高于欧美日韩的,一方面是我们的产业链,更接近消费者,不像欧美很多都是从中国采购,出口到当地;一方面,我们的产业链,特别是流通运输环节,又非常初级;甚至我们的零售更多还是在收取进场费、寄售、上架费等模式,而不是如何降低商品流动环节的成本或提升周转效率上;叠加电商的降维冲击,总之,中国的零售行业,是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世代并存的行业,而且从业者众,资本又对这个行业不停的烧钱,因此,价格战一直在进行,很多从业者都是苦苦挣扎。

-------------------THE END------------------

知识星球,有意续费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链接,目前8x折,再加20抵扣券: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