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做市公司扎堆转协议 专家:精选层或解做市制度尴尬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泰安科技、恒业世纪因做市商不足2家,被强制由做市转让方式变更为协议转让方式,与做市交易“分手”的公司又多两家。与此同时,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目前仍在停牌的金和网络也只剩下一家做市商,如无意外,很可能会步了泰安科技等公司的后尘。

如果说上面的被强制转协议只是个别现象,那么新三板市场上正出现一个值得深思的普遍现象:做市公司正扎堆转协议,并且愈演愈烈。据记者统计,2016年至2017年3月16日,新三板中协议转做市企业已达150家,其中,有近半发生在2017年。

回顾新三板市场发展,不难发现2016年下半年以来,做市转协议成为挂牌企业“新风尚”,然而在2015年的岁末年初,众多企业还在为如何转为做市挖空心思。

为冲创新层 做市资源曾是企业“必争之地”

2015年,新三板市场飞速发展,挂牌企业数量成倍式增长、定增融资连创新高、并购市场风起云涌、政策红利频频推出,一系列表现让新三板在资本市场大展风头。彼时,市场对创新层相关政策的期待与关注完全不亚于如今的“精选层”。

当时为增加冲击创新层的可能,新三板企业开始疯狂争抢做市资源,甚至出现几十家企业单日集中协议转做市的情况。广州市君侠投资总经理黄剑飞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其逻辑很清晰,因为只有先进入创新层,才能享受到之后的政策红利,市场再次分出更高层级的时候也可能是在创新层中选择。

另外,黄剑飞还对记者表示,做市商的加入对企业发展有两点利好,首先,只有做市商看好企业的经营发展才会给企业做市,每个做市商进入企业都相当于对企业做了一次核查。其二,做市商能够提高企业流动性。

IPO成挂牌企业更好选择 做市制度成“明日黄花”?

自从进入2016年,新三板市场低迷,不仅新增挂牌公司选择做市转让的热情大减,不少本来就是做市的企业还宣布回归协议转让。

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起步于2014年8月,据媒体报道,在2016年以前,没有出现过做市转协议的案例。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2016年上半年,有10起做市转协议的案例,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企业做市转协议频率明显加速。

对此,新鼎资本董事长张驰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2016年10月,新三板企业加快IPO步伐,很多企业要去A股排队是造成做市转协议趋热的主要原因。

黄剑飞也有相同看法,他说,企业要IPO,协议转让在控制股东人数方面有较大优势,可以降低股权的不稳定性。另外做市商服务供给不足,企业经营情况差,协议转让中企业融资优势,也是企业做市转协议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众多企业放弃做市商的同时,泰安科技与恒业世纪被强制转协议,尽管有媒体用“悲剧”来形容,然而事情恐非如此。中国网财经记者了解到,两家企业此前都有IPO打算,为了减低做市转让带来的股东不确定性,原本就计划清空做市商,变更为协议转让。

做市制度尴尬前行 精选层推出或可解忧

如果单纯从制度设计上看,做市转让具有显而易见的好处,首先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成交率;报价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方便;有效地稳定市场,多家做市商同时报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等等。

然而,从目前来看,做市制度的优越性并没有全面发挥作用,有些企业做市后发展并不顺利,甚至有些做市商有“消极怠工”行为,企业和投资者对做市制度信心下降。目前,做市转协议风潮持续,尴尬的做市制度该何去何从?

张驰认为,精选层一推出,整个局势就会有改观,很多企业会选择留在新三板,不去A股排队,做市转协议的情况会减少,很多企业还有可能从协议转到做市来。

他还表示,现在的情况是A股和新三板博弈的结果,只是暂时的,随着新三板更多利好政策的出台,包括大宗交易制度,精选层的竞价交易等等,新三板的格局会焕然一新。

文章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