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排坐,等开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0

本周要开会,没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了,所以大家坐好等着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就好,其他的东西对市场的影响应该都不会超过这个事情。

上周上证指数终于收了一根阳线,以喜庆的颜色让大家可以舒一口气。

值得关注的是,从6月以来大幅净流出的北向资金,上周转为了净流入。

北向资金的抄底在流动性匮乏的市场直接引发了行情的回暖。可以看到上周的日成交额相比前一周有了明显的抬升。

而从主力资金的流入行业来看,电子是唯一一个净流入的行业。

而南向资金则继续维持净流入。

市场在流动性几乎枯竭的情况下,开始出现了一丝变盘的迹象,净融资占日成交额的比重也开始有所上升。

这些数据都说明,虽然这些年持续下跌后的估值数据被不少人嘲讽为“后视镜数据”,但市场处于底部,下跌空间相对有限已经是市场的共识。

而股债风险溢价分位哪怕面对一周的指数回暖叠加央行“借国债”和“增加临时隔夜回购”两连击之后,依然处于98%以上的高分位。

现在市场上分三种人:

一种是三年前开始进入市场,正在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熊市,对数据和市场嗤之以鼻,觉得自己亏钱就是被人欺骗的,所以怼天怼地怼人,只求小亏割肉离场就是最高预期的人;

第二种是四到五年前进入市场,前期账面上有过盈利,但因为倒金字塔加仓,所以现在被深套,但觉得是自己没有能够理性进行止盈和补仓最终加剧了浮亏的人,他们对市场后续的走势比较关心,内心觉得这些年虽然亏钱,但获取了经验,虽有忐忑,但底层依然乐观,觉得经验能帮助自己在未来获得一个相对理想的最终结果;

第三种人是投资已经超过10年,经历过几轮的牛熊转换,对于市场的持续弱势、某些ZC的应对比较失望,在相信数据客观性的同时但不盲信,并且因为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而保持在了适当的仓位,能比较坦然去面对市场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人。

下面是一个银行的小伙伴转发给我的聊天记录:

我相信每个银行、券商以及基金行业的小伙伴在过去几年都有收到不少类似的信息,甚至于受到人身的暴力伤害。

下面是上周文章下面的某个评论:

因为我现在不精选评论,所有的评论都会公开,但看到有些评论,还是只能苦笑。我没有去回复评论,因为沟通的成本太高了,当然,不断口吐芬芳的人也会被我拉黑。

下面是我的回应——这些仅仅是公众号上部分公开发布的推文而已,在喜马的音频节目和直播里面,相关的内容还会更多。

以及这些:

就如同我在直播中所说的那样:市场行情的波动已经很难去影响我的心情,而在过去几年,真正锻炼我心理承受能力的是网络上的暴力。当然,这些言论的密度也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情绪指标。

的确因为我个人的专业能力有限,没有办法去精准判断市场的最高和最低点,也没有办法去手把手教大家在最好的时点买入卖出,但我一直坚持按照自己的初心讲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而我自己的投资也是如此操作,知行合一。

一度我也很迷惘,上传了1000多集的音频,为什么在市场弱势的时候很多冒出来的评论似乎还是只听了4年前节目内容的人?写了4年的周度市场回顾,为什么评论区还是有人说我只会看多A股唱空美股?做了4年的星空夜话直播,为什么评论区还会有人总是在问某女神的医药基金现在还要不要割?这些内容不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经在后续的文章、音频、直播中都反复讲过了吗?

后来我想明白了:因为大家时间都很宝贵,真正会愿意花时间一直在听和看的人是极少的,大家都只是在想起来要关心一下的时候才会偶尔听一下看一下,至于市场是怎么变化的,一点都不重要。

周五到一家头部的投顾机构做调研,沟通下来后,我们有了一个共识:每一轮行情来临的时候,都会吸引大量的新投资人,而当周期走低,这些新投资人的大部分都会觉得自己上当受骗而远离市场,少部分会开始寻求原因并逐渐成熟,最终有一部分通过自我学习而逐渐完全具备自我的投资框架最终独立面对市场。而投顾的价值就在于如何在周期轮换的过程中,使“脱落”的投资人变得更少一些,通过及时的“顾”来帮助更多的人更加理性的“投”,最终一点点的让市场中理性的参与者变得更多一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必须接受的现实就是:大部分投资人最终是会远离权益市场的,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只适合固定收益投资。

最新的金融数据出炉,并不理想,但市场已经并不太关注这个,因为下周的会议才是焦点。

那就一起等吧。

风险提示:所有文章均为作者个人投资研究的观点分享,数据均取自公开渠道,不保证其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仅供读者参考。文章中的观点并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作者所服务的机构观点。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全部讨论

转发学习

投资得用长期的钱,还得有信仰。赚钱不易,好心态最重要。投资是群体性人性博弈

07-14 21:39

所以我一直觉得,投资权益市场是门槛超低,开个户就行,但想在里面赚钱,尤其是持续赚钱或者长期赚钱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奥总别气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