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code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62喜欢:67
纯电动车全面取代燃油车,我一直都觉得还早,尤其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第三世界,纯电非常不可能取代燃油车,全球必然长期存在经济落后、充电设施不完善的地区,这就决定了燃油车有长期生存空间;
但2020年看到增程电动车出来后,完全没有充电焦虑和里程焦虑,我觉得这个技术路线如果做到跟燃油车同等配置同等价格,可以取代80%以上的燃油车了。
何况增程电动车的车内智能化水平和自动驾驶能力,已经形成对传统燃油车的降维打击了,我相信10年内,增程技术路线可以取代50%以上燃油车,包括充电网络不完善的第三世界。

热门回复

2023-12-07 14:02

我本人去年买了一台比亚迪的纯电动车。我说说我的感受。我还没有车位充电桩,平时在家附近充电,5天充一次吧,一次充约一个小时。是有麻烦。但是我保养的话周期一年2万公里,一次200多。在外面充电,一块钱一度电,我一年1万5000公里,一公里合0.15元,比燃油车省0.2元好了。一年省3000油费。回老家的话,有院子,随车充插到普通插座上就行,一个晚上200公里左右。
就谈谈在中国市场,部分有车位,能安充电桩的,使用纯电动体验根本没有任何麻烦。在农村有院子,也能安充电桩,使用体验也很好。当然,那非要五一十一去出远门,在高速上充电,是有麻烦。
我觉得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在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使用场景下,纯电车的使用体验是优于燃油和混动。

我依然相信,增程是目前唯一正确技术路线,尤其在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中国以外地区,理想mega的失败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在第一款纯电旗舰车型 MEGA 发布并经历震荡之后,理想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启动组织大调整、裁员,CEO 对内反思 “过度关注销量和竞争”。今天,理想又公布了一个重要变化:今年内不再发布新的纯电车型。
今年一季度,比亚迪插混车型销量规模和增速都超过了纯电车。具体来看,纯电车销量约 26.5 万辆,同比增长 13.4%,环比减少 34.7%,混动车销量 28.3 万辆,同比增长 14.5%。
在海外,电动车的普及受阻。《经济学人》和调查机构 YouGov 在今年 4 月的一项调查显示,美国人依然偏爱油车:只有 4% 的被调查者买过电动车,另有 8% 买过混动车。即便是相信人类导致全球变暖的 61% 被调查者里,也只有半数考虑之后买电动车——九成受访者依然考虑选购燃油车。
与同级别插电混动甚至燃油车型相比,纯电车型的购买价格偏高,削弱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近三年,中国市场插电混动车型的销量增速均高于纯电车型至少一倍以上。
在全球市场,无论欧洲、美国、中东还是东南亚,具备与中国市场类似水平补能基础设施的区域市场寥寥,这造成纯电动车难以推广。加之电动车的鼓励政策远不及中国,海外多数国家的新能源渗透率始终未能快速上升。2023 年全年,通过纯电车型赚到钱的电动车厂商仅有特斯拉和比亚迪。
网页链接

如果还以为增程只是油转电,那就大错特错了,增程是一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的技术路线,它不只是内燃机驱动过渡到电驱动时期短暂的过渡性技术路线,而是终极技术路线。
风电光电都存在消纳难题,发电高峰期与用电高峰期不匹配,未来超越油气时代的宇宙终极解决方案,可能就是将多余的风电光电转化为甲醇,甲醇非常容易超低成本长期存储,用矿泉水瓶都可以存放几十年,不需要加压钢罐,不需要加压解压设备,不用担心爆炸。
当地球的油气资源都用光了之后,增程技术路线依然会生机勃勃,因为到时候将是使用其他来不及消纳的电能生产甲醇,然后用甲醇重整制氢等方式将甲醇转化为电能,给电池充电,未来还有可能使用核能或太阳能来增程,特殊时期可以使用木柴、焦炭、煤炭来增程给增程车内置电池充电,不管用哪种燃料来发电,汽车的驱动结构都不需要改变,唯一只需要用电机来驱动,改变的只是发电机的类型:甲醇燃料电池发电、煤炭发电、木柴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
所以,增程技术路线不是过渡技术,而是一种终极技术路线……

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到轮子之间,经历了N个机构,每一个步骤都有延迟,这个延迟加起来绝对不可能比电子信号更小,电机直接就在轮子边上……
燃油车当然也可以搞自动驾驶,但是要以事故率和死亡率翻几十倍为代价。飞机烧油是没办法而已。

可以并且唯一只能用电机直驱轮子才行,发动机如果可以直驱轮子,就多此一举,除了省点油,会带来各种致命的问题:自动驾驶控制系统延时可能提高1个数量级、机械结构复杂度和成本重量都明显增加、事故率暴增几十倍、维修成本大幅度增加……
发动机能够直驱轮子,就是被淘汰的错误技术路线。
BTW:我本科学汽车运用工程……

插混本质上是油车基础上硬要改造成电车,有一堆多余的复杂机械传动机构,增加了控制命令延时,插混车自动驾驶高速状态事故率将有数量级的增加,售后维修保养的成本更高,落后技术路线,传统燃油车公司一堆技术人员怕自己没饭吃,才坚持这个技术路线。
电动车时代,比亚迪还能凑合着用插混技术路线,智能驾驶时代,比亚迪终将臣服于增程技术路线,否则将被边缘化。

不是电机转速快,是操控的延迟小,电子可能是接近光速了,下达加速或减速指令(比如几十毫秒执行)。机械传动可能就要慢很多了(比如可能要几百毫秒才能执行),因为齿轮之间、液压传动、传动轴缝隙等等,都有物理距离,笨重的机械从0加速到1000转的转速等,都需要时间,时速120公里的高速路上,差个100毫秒,可能就差几米距离,几米距离足以车毁人亡……

我在问界出来后,不再那么看好理想,但继续看好增程技术路线,问界也是增程模式为主。过去几年理想L789的成功,已经证明了我的判断靠谱,理想mega的失败,再次证明了这个判断靠谱。

电动车时代,比亚迪还能凑合着用插混技术路线,智能驾驶时代,比亚迪终将臣服于增程技术路线,否则将被边缘化。

用第一性原理想一想就知道了,发动机直驱是多此一举,电子速度绝对比机械传动快,根本不需要动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