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交易推高了成交量?

发布于: 雪球转发:27回复:29喜欢:61

 

截至9月7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5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自7月至今,两市日成交额突破万亿已成常态,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的49个交易日中,共有48个交易日成交额在万亿元以上。这种情况在A股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背后的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楼市见顶,部分资金转移战场;有人说是北上资金源源不断的买入;也有人说是因为量化基金的交易推高的。楼市资金转移和北上资金买入,都算是增量资金。这个可能性肯定有,只不过持续性还有待观察。至于量化交易导致的,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我从头给大家解释一下。

其实量化并不神秘,最普通的指数基金,就是公开了量化策略的基金。更多的量化交易,都和很多因子有关。比如说PE就是价值因子,买一揽子PE最低的股票,其中有很多细节,比如买的数量,是10只还是50只,是等权还是按照市值加权,还是按照PE加权。什么条件下操作一次,是按照天,还是按照周,还是按照月份,还是按照特定的条件,比如PE超过多少卖出,低于多少买入等等。专业的量化经理,不会只做一个因子,而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因子的组合。世界上最有名的量化公司,西蒙斯的文艺复兴公司,招聘了很多数学家物理学家,整天做的事情就是不断发掘这些有效因子。

这些因子有些是有非常强的逻辑关系的。比如上述的PE,最朴素的道理就是买便宜的。当然便宜的不一定有效;有些可能不是因果关系。比如古人认为天亮是雄鸡叫醒的,虽然认知相反,但并不影响其关系。在量化交易中还有可能是我们不知道的其中的逻辑,但并不妨碍它的使用。

量化交易的收益是由阿尔法收益加上贝塔收益组成的,贝塔收益是随着市场的上涨而水涨船高的收益,而阿尔法收益则是超额收益。如果量化交易的阿尔法赚了,那必定是有人作为对手盘亏了。为什么今年的量化交易那么热门呢?我不禁回想起几年前的往事。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2016年也是量化基金的大年。我当时刚刚退休,在雪球上写过多篇量化的文章,被多次推到今日话题上,一不小心就成了大V。当年的情况其实和今天类似,都是小票相对大票走的好。而从2016年后到2020年这4、5年里,不管涨跌都是大票跑赢小票。而大票里的小散韭菜相对比较少,所以这4-5年里量化基金发挥不出镰刀的长处,蛰伏了这几年后,今年又一次遇到了小票强于大票,量化基金的镰刀总算开割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以量最大的中证500增强为例,这些增强的收益,其实就是来自小散的无效操作的。有人问我作为小散如何避免被割。说实在在量化上你很难和专业机构去PK,比较实在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少交易,交易前尽可能的想明白,不要一面看盘一面做临时起意的交易。

另外打不赢就加入也是一个办法。中证500中证1000等小票指数的增强基金里还是有不少规模适中的量化基金在今年表现不错的。

正股是小票居多的可转债继续高歌猛进。我的实盘合计今年收益已经到了27.53%了,什么时候见顶只有神仙知道,即使是泡沐,也先享受了再说。

全部讨论

2021-09-08 16:12

投资房地产的资金转投资本市场,银行多款理财产品停售,高净值客户转投股市,这两项资金已经很可怕了,说什么量化交易,我听不懂

2021-09-08 12:20

交投畅旺,这个市场才有活力。

2021-09-08 11:45

alpha只是在回测的时候具有alpha,实盘是否具有alpha还不好说。
其次,a股用股票做高频量化真的没有什么空间。

2021-09-08 11:25

我关注的一个大佬说量化交易量大概在三千

昨天我已经买上中证500增强了,价格很便宜,不过我买的也很少。
求教:为什么说中证500增强的收益,是来自小散的无效操作?$

2021-09-08 08:20

以量最大的中证500增强为例,这些增强的收益,其实就是来自小散的无效操作的。有人问我作为小散如何避免被割。说实在在量化上你很难和专业机构去PK,比较实在的办法就是尽可能的少交易,交易前尽可能的想明白,不要一面看盘一面做临时起意的交易。

2021-09-08 08:12

量化交易会有所增加成交量,但应该不是最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