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劫持的车,别上!为什么我从不推荐主动型基金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11


这是屠夫的第 347 篇原创,全文 4600 字

阅读时间 12 分钟,读完别忘了【点赞】哦

*原文首发于2019年5月,有修改


我们很难认为股市是理性的。

事实上,股市价格经常是不可理喻的。

——沃伦·巴菲特


金钱永不眠,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上车」这个流行词,是近几年互联网最有意思的隐喻。

房价可能涨,比特币可能涨,股市也可能涨,所以大家都急忙“上车”,生怕错过了就没这一趟了。

顺着这个隐喻,主动型公募基金就好比一辆公交车:

→ 上车门槛极低:小到10块钱都能投,人人都能上去

→ 司机负责驾驶:基金经理替你开车,上车坐着就行

→ 乘客无需驾照:也不需要经验,因为开车的不是你


2021开年大涨以来,有很多没有“驾照”投资新手上了主动型基金的“车”。

对于刚入市的新手来说,上一趟有老司机驾驶的车,总比自己直接冲进去瞎炒个股要好得多。

但是对于车上的其他人来说,这可能是一场「无妄之灾」,因为 ——

你的车,被劫持了。


01  从“韭菜”到“韭菜盒子”


缺乏投资经验,又热衷跟风的散户,被称为“韭菜”。

那么,许多韭菜打包在一起的是什么呢?

韭菜盒子。

主动型基金,就是一种韭菜盒子。


今年1月股市行情持续走牛,吸引了很多毫无投资经验的新手入场。

和往年不一样的是,这次有更多人选择了「基金」这项投资工具。

过去几年表现优异的主动型基金尤其受到青睐,一些基金经理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后援会”,年轻的嫩韭把饭圈那一套也搬到投资里来了。


可惜,年初的行情到了春节戛然而止。

节前大涨的股票纷纷回调,重仓这些股票的主动型基金也跟着大幅下跌。

今年以来最受热捧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其基金产品也在年后出现了巨大回撤:

(图片来源:天天基金)


上涨叫人小甜甜,下跌叫人牛夫人。

基金经理的“粉丝”们也是变得够快 ——

春节还“某总”、“i某”地叫,年后就骂“某狗”、“退钱”了。

看着他们气急败坏的样子,屠夫不禁感慨:

好一个填满新鲜韭菜的韭菜盒子呀……


02  为什么主动型基金也会“追涨杀跌”


“低买高卖”的原理大家都懂:便宜的时候最该买入,贵的时候最该卖出,这样才能赚钱。

然而,散户占主导的A股,一直都有着明显的“高买低卖”现象,这源于追涨杀跌的倾向。

按理来说,作为机构投资者,主动型基金拥有比散户更多的信息,更专业的研究,更少的“韭菜味儿”。

实际上却不是这样。


仔细观察国内基金市场,追涨杀跌的主动型基金并不罕见。

他们会在行情上涨时期买入估值更高的品种(高买),也会在行情低迷时期割肉卖出估值便宜的品种(低卖),把自己活成了一个“韭菜盒子”。

大多数人会以一句“基金经理水平不行”作为主动型基金追涨杀跌的解释。

可这远不是全部真相。


投资需要博弈,主动型基金经理们与市场博弈,这很正常。

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主动型基金还会被迫与自己的投资者进行博弈。

绝大部分基金经理,都是这种博弈中的弱势方:

→ 行情好时,大量的申购让基金经理不得不买入已经“变贵”的品种;

→ 行情不好,大量的赎回减少了他们“买便宜货”的机会,甚至被迫割肉。


如果把基金比作一辆车,那么主动型基金,就是随时会被人劫持的那一辆。


03  上涨阶段的劫持


股市上涨阶段,乐观情绪弥漫着市场,羊群纷纷涌入投资市场。

这些来自场外的羊群,既没有投资经验,也无意学习投资。

他们只想“搞钱”,说白点就是不劳而获。


个股太复杂,指数太难懂,最好选什么呢?

当然是“有专人打理”、看起来最像理财产品的「主动型基金」了。

主动型基金在牛市中往往会迎来超大量的净申购,就是这么来的。


净申购带来了现金,超大量的净申购却带来了一个问题:

如果什么都不做,上升的现金仓位,会自动拉低基金收益。


就好比你手里有100万,如果投50万到股市、留50万现金存银行,那么你在牛市里的收益,必定跑不赢100万全买沪深300的梭哈老大爷。

(图片来源:网络)


「股票仓位被动下降」的直接后果,是基金表现落后于同行(梭哈老大爷)。

在基金公司的考核机制下,基金经理是要面临很大业绩压力的。

所以对于主动型基金经理来说,他们会选择加仓。


但是别忘了,这时股市已经上涨一段时间了。

基金经理此时很难找到“便宜货”,甚至会越买越贵。

这,就是正宗的「追涨」。


行情上涨,估值升高,本来应该控制甚至降低仓位。

但是,新鲜的韭菜资金涌入,迫使主动型基金经理咬紧牙关地买入,否则业绩考核要过不去了。

最终的结果是“买贵了” ——

获取筹码的成本被抬高,未来的收益率自然就降低了。


这,就是发生在上涨阶段的劫持。


04  下跌阶段的劫持


股市下跌时,又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缺乏经验的羊群被吓破了胆,就像上面的例子那样,第一反应就是:

退钱!

于是,基金出现大量的净赎回。


净赎回本身没问题,任何基金都会保持一定的现金仓位(通常为5%),以应对投资者赎回。

真正的问题是“大量” —— 恐慌之下,割肉最多的往往是投资经验最浅的主动型基金投资者们。

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的现金仓位很可能不足以应对,于是乎,基金经理被迫卖出股票,应对赎回。

这,就是正宗的「杀跌」。


去年的“抱团股”在今年2月份土崩瓦解,就属于这种情况。

靠嫩韭的傻钱捧起来的高估值,在傻钱流出时,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割肉卖出。

之前,主动型基金把钱押在少数股票,让它们涨上天堂;

之后,主动型基金把钱抛售这些股票,让它们坠入地狱。


这就造成了卖出时的疯狂踩踏:

都急着卖,就看谁的卖价更“贱”。


行情下行,估值降低,本来应该稳住甚至买入加仓。

但是,无脑的韭菜资金涌出,迫使主动型基金经理咬紧牙关地卖出,否则赎回要扛不住了。

最终的结果是“贱卖了” ——

没钱捡便宜筹码,甚至还要舍弃筹码,未来反弹时基金还有多少筹码呢?


这,就是发生在下跌阶段的劫持。


05  机制驱动下的“机构散户化”


或许有同学会这么想:

假如我选到一只主动型基金,

它的投资者素质都很高,

下跌时坚持不赎回,

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很遗憾,大部分基金公司还有另一条规则:清盘线。

当基金净值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基金公司很可能会主动出手清盘,发动强制赎回然后关闭这只基金。

这个清盘线没有明确定义,不同公司会有差异,通常来说公募基金净值接近0.3就已经很接近清盘线了(私募则为0.8)。


这种操作,很难说是“保护投资者”,更像是“保护基金公司” ——

公司旗下挂着这么一个烂业绩,影响多不好啊,新基金谁还买呀,关掉!

后面的投资者就不会看到这个业绩差的基金,产生一种“这公司的基金都还不错呀”的错觉,也就是「幸存者偏差」。


主动型基金这趟“车”被“劫持”的逻辑,可以归纳如下:


表面上,屠夫在谈主动型基金经理的困境;

实际上,屠夫在谈主动型基金投资者的困境

无论你选择的基金经理水平如何,一旦被“羊群”盯上,就容易沦为“韭菜盒子”。

就好比:车是好车,司机也是好司机,可偏偏来了几个暴躁的人,上来就抢方向盘。

试问一句,司机还能开好这趟车吗?


除此之外,基金公司在主动型基金的内部考核中,是有止损线的。

“打折大促销”的熊市,本来正是抢便宜筹码的好时机,但基金经理却要通过“杀跌”自保,避免基金被清盘。

反过来想:血溅街头之时,谁会不计代价地放出那么多带血筹码?

主动型基金肯定有所“贡献”。


投资者劫车是外因,考核机制是内因。

两者共同促成了「机构散户化」现象:

主动型基金,也在做着大量“高买低卖”的非理性行为。


这一切,都与基金经理的水平无关,机制使然。


06  为什么偏偏是主动型基金?


有同学会问:

为什么偏偏是主动型基金?

指数基金难道就没这问题?


还真没有。

更准确的回答是:有,但几乎可以忽略。

之所以说有,是因为任何申购和赎回都会影响基金的现金仓位,从而对净值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

“影响”本身无法规避,“或大或小”才是关键。


一方面,衡量指数基金业绩好坏的是跟踪误差,误差越小越好。

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根本不担心、也不需要担心隔壁梭哈老大爷赚了多少钱。

对比一下,主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们要面对的是 ——

“大幅跑输指数和同行……

你怎么给客户、给渠道、给支付宝

平均持有周期只有40天

还在相亲的用户一个交代?”

屠夫注:引用自「月风投资笔记」


另一方面,指数基金投资者的“韭菜味儿”明显低很多。

大爷大妈们最信任的银行渠道,会推荐指数基金吗?

不会,因为费率太低,捞不到什么油水……

年轻嫩韭们最喜爱的支付宝,会推荐指数基金吗?

极少,因为宣传噱头太少,外加没有油水……

贪婪的羊群们,哪看得上“代表市场平均水平”的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的基金经理只需要专心跟踪指数,打从一开始就没有上面提到的“内因”。

而因为投资者结构更偏成熟,上面提到的“外因”在指数基金这里也十分微弱。

所以说,“劫持”效果几乎可以忽略。


或许有同学还是不甘心:

可是我还是很想买主动型基金,

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办法,还是有的。


07  封闭与定期开放


面对劫车,主动型基金经理们完败。

可是主动型基金毕竟能收取高额管理费,基金公司又怎么会轻易放弃呢?

有人会高买式上车、低卖式下车,我把车门锁上不就得了?

锁上车门,这就是一只「封闭式基金」。


上面提到的主动型基金,主要指最常见的开放式主动型基金。

有开放式就有封闭式,实际上我国的第一只投资基金,就是封闭式基金。

封闭式基金在合同期限内份额固定不变,不能自由申购和赎回。

这种“锁车门”的规则,让基金经理可以安心进行投资操作。


封闭期内,投资者急着用钱怎么办呢?

封闭式基金通常也会在封闭期内在二级市场挂牌上市,允许买卖交易。

注意,买卖交易不同于申购赎回,买卖是基金份额在两个投资者之间转移,并不会影响基金的净值。

封闭式基金在交易时往往会伴随折价或溢价,这是另一个话题,屠夫在此暂不展开。


封闭式基金虽然能避免“劫车”,但对投资者来说始终不方便。

2~5年封闭期倒还好,有些封闭10~15年的封基投资者,大多等不到赎回的那一天。

机智的基金公司,又推出了「定期开放式基金」。


定期开放基金首先属于开放式基金,特别之处在于,定期开放基金按照一个固定的周期开放申购赎回。

实际上,大多数私募基金,也是采用定期开放的模式。

这样的设定,让投资者对于资金的期限有比较明确的预期,基金经理也可以提前准备投资者的申购赎回:

临近开放期,基金经理提前降低仓位,预留现金以备赎回;

开放期结束,基金经理安心投资,不必担心现金流入流出。


08  写在最后


本文首次成稿于2019年5月,当时是回应粉丝“介绍定期开放基金”的需求。

万万没想到,两年后的基金圈子迎来了这么多新投资者,还出现了本文开头所写的那些怪现象,@海鸣凰 海兄也因此提到我两年前的这篇旧文

我拿出来重读了一遍,相信对新进入的投资者依然有启发,所以做了些修改,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


屠夫自己并不推荐购买主动型基金。

巴菲特的十年赌局,塔勒布和约翰·伯格等人的研究,都一再证明了一件事: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

指数基金远胜于主动型基金。


对「不普通」的投资者而言,成功选出一个收益高于自己投资的主动型基金,还要化解羊群型投资者的劫持,其实比自己上场投资的难度还要大。

所以我并不推荐主动型基金,至少,它不应成为你投资的主力军。


当然,假如非买不可,希望你还能记起本文,记起“劫车”

—— 尽量挑定期开放基金,或者在场内折价买入封闭式基金吧。

祝狩猎愉快。


----------------------------

公众号:基业长红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


【精华回顾】

乐观主义者的胜利:各类资产的全球投资回报一览

财务自由离你有多远?

不会这3种杠杆,就别奢望财务自由了


 #2021雪球投资炼金季#

 @今日话题    @海鸣凰     @宁静致远成都   @天府尾巴 @雪球达人秀 @过路 

  $沪深300(SH000300)$ $标普500指数(.INX)$  $上证指数(SH000001)$   

  #基业长红#    #基金创作者激励计划# 

全部讨论

2021-03-14 07:42

指数基金也会助推涨跌的,因为他们都是被动买入,不承担估值的责任。如果一个市场被动投资的金额超过主动投资的金额,就有可能发生类似被劫车情况,越贵越买,越跌越抛。

2021-03-14 08:21

主动型基金可以学习指数基金,按照原来的配置比例,买入卖出股票吗?

2021-03-14 07:49

凡事要一分为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2021-03-13 23:33

不太能理解指数基金为什么不会发生劫车?我觉得问题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