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靠加薪提高收入?逃离老鼠赛跑怪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13喜欢:96

财务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


文:屠夫1868

欢迎关注:基业长红1868

= 欢迎关注 · 收藏 · 分享 =

转载需获本人授权,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屠夫问候各位早安。

这周只有4个工作日,如果不算加班的话,大家的工作时间已经过去1/4。

也有不少上班族朋友平时要加班,甚至周末还要“大小周”,对于他们来说,这周才刚开始。

屠夫曾在《逆转死局》中提到,许多打工族可能一辈子只会停留在E象限,穷忙一场,永远无法走向财务自由

为什么会这样?

这是由绝大部分人的思维定势决定的。




01:你没有错,只是老了

“路径依赖”是经济学里的一个概念,泛指一旦做出了某种选择,就会沿着既定的方向不断自我强化的现象。

生活中也有很多路径依赖的例子,比如《写给裁员潮中瑟瑟发抖的你》当中提到的Institutionalization,也可以看作是一种“路径依赖”。


对上班族来说,最大的路径依赖莫过于收入——

收入,依赖于工资。

从小我们被教导:

好好读书,考上好的学校;

找到好的工作,拿一份好的工资;

然后呢?

然后靠工资过上好的生活。

理所当然的,我们把工资当作收入的唯一来源。


自由职业?

创办企业?

靠投资过生活?

似乎离我们的上班生活太远,也太“冒险”了。

习惯了每月等待pay day,

习惯了按时到达的薪水,

习惯了那种理所当然。


直到35岁的某天,

上有老下有小、背负着房贷车贷的我们被告知:

“你没有错,只是老了。”




02:出售时间的逻辑

最近几年出现的25/35/40岁焦虑,背后是对工资的路径依赖

我们曾天真地以为,上班可以解决收入问题,甚至实现财务自由,但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人一生的支出不是平均分布的,甚至不是匀速增长的。


年轻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刚性支出”其实并不高。

25-35岁左右开始结婚生子,支出开始呈现指数级增长;

40岁以后,孩子的教育支出逐步攀升;

60岁以后,“年纪大机器坏”,医药支出越来越高。

整个支出曲线,近似于指数级的增长:



而工资的变化曲线呢?

抛开裁员失业不说,工资增长是呈对数级增长的。


和指数增长“越涨越快”不同,对数增长是“越涨越慢”。

年轻时因为工资基数小,加薪比例显得挺高,还可以通过跳槽加速工资增长;

30岁以后,由于工资基数上去了,涨薪的幅度会趋缓;

45岁以后,工资基数变大,因此薪资的上涨幅度越来越小,而你的跳槽成本也越来越高。

假设你进行3次跳槽,一生没有降薪裁员,那么工资曲线大概会是这样的:


把两条曲线放在一起,会是这样:


两条曲线交汇之后,

别说财务自由,

没有财务崩溃就阿弥陀佛了。




03:老鼠赛跑

知乎关于“副业”的话题里,有许多高赞回答是:兼职。


许多人理所当然地觉得:

加薪幅度不可能永远那么高,

那就多找一份工作,多一份工资?

殊不知,这落入了“老鼠赛跑”的怪圈。


老鼠在滚轮里不停地跑,气喘吁吁。

看似十分努力,其实跑了半天还在原地。

工资不够,就多打1份工,其实依然解决不了自由的问题。

因为这些工作,依然是出售自己的时间。

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都是在出售自己的时间

就算上班时间再“弹性”,你还是在用自己的时间换取金钱。

但是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每天都只有24小时。

给工作的时间多了,给自己和家庭的时间就少了。


因为工作忙碌所以放下了自己多年的爱好;

因为工作忙碌而无暇照顾生病的孩子;

因为工作忙碌而疏于照料年迈的父母……

根源不都是“没时间”吗?


屠夫认为:“财务自由”四字,财务只是手段,自由才是目的。

陷入出售时间的老鼠赛跑怪圈里,死盯着加薪和兼职;

有钱的时候没时间,

有时间的时候没钱,

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




04:上班族的救赎之路

在老鼠赛跑的怪圈里,人的注意力全都放在工资之上。

正如屠夫在《逆转死局》中所说,E象限财务自由的概率为0,不是【趋近于0】,而是【等于0】。

只有B和I象限的人,通过被动收入就能覆盖日常支出,才谈得上“自由”。

被动收入,才能让你从“出售时间”的陷阱中救出来。


现在你应该知道,要提高收入,光靠加薪和兼职远远不够,还需要被动收入。

问题来了:怎么获得被动收入?

你需要资产,需要以钱赚钱的能力。


资产,是可以源源不断地给你的钱包注入现金流的东西。

用以出租的房产、有价证券、版权乃至公司,都是资产。

房租、股息债息、版权使用费和公司利润,是不需要你用时间来换取的。


从今天起,

累积自己的资产,

掌握以钱赚钱的能力,

才有机会迈向财务自由之路。

下周二同一时间,屠夫会继续跟大家聊聊财务自由的话题,欢迎继续关注。




[ 作者简介 ]

屠夫1868,结合价值理念和量化工具的指数投基者。

更多投资思考、心得分享和「半天候资产配置」在【基业长红1868】更新,欢迎关注。


[ 相关阅读 ]

给我3枚硬币,我能变3亿亏损为盈利:反直觉的蒙特卡洛模拟

“股票已死”: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 EP04

不想自己996,先让金钱007


@今日话题@天弘指数基金@富国沪深300增强@价值基金@广发基金 @华宝油气 @蛋卷基金 @红利基金 @建信指数酱 @沪深300增强 @沪深300价值基金 @沪深300ETF @雪球达人秀 @富国价值ETF

$沪深300(SH000300)$ $中证500(SH000905)$ $上证指数(SH000001)$


全部讨论

2019-06-11 11:37

关键在于形成对于时间的“正反馈”机制
主动收入很难——如果不是不可能的话——老中医、顶尖律师或许可以,越老越香,但可复制性极低。。。
被动收入要容易的多——主要就是靠复利的积累,而且几乎人人可做。。。

2019-06-12 14:21

“你没有错,只是老了。”

2019-06-15 08:33

就像富爸爸穷爸爸讲的,只有能够钱生钱的才是资产,否则就是负债。

2019-06-11 11:20

早上的阅读量让我一度以为被锁了,感谢大家的转发点赞

2019-06-14 09:33

非常好

2019-08-21 07:03

这是穷爸爸富爸爸里的文章!

2019-06-15 12:56

文章很不错,谢谢分享

2019-06-14 16:54

讨论已被 屠夫1868 删除

2019-06-11 11:33

是仓鼠不是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