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4喜欢:0
昨天小鹏汽车举行了 AI Day,发布会之后采访何小鹏的内容。
采访环节大家也问了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比如现在大家都在卷大模型,小鹏如何保证下来的遥遥领先?
何小鹏的看法是:「自动驾驶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不是靠钱、靠人就能做到,它有成功的概率,有非常大的数据的门槛,而且越越往后实际上越难成,因为头部效应会越来越明显。
换个角度可以看到,中国去年开始大模型的创业风,但大模型真正从模型到应用,到汽车里面有一个工程落地的难度,远超大家想象。
我们这个升级也只是第一步,但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方法论,并把他真实落地,能够每 2 天一次内部 OTA,以前靠人根本做不到,完全做不到。
以前我们自动驾驶的规则估计有 10 万条这个级别,现在我们用大模型可以做到 10 亿条规则或者更大,当然不能完全这种同比,因为它是一个推理的模型。
但实际上它的逻辑完完全全跟以前的道路不一样,所以我认为包括小鹏,包括少部分企业,会跟绝大部分在做以规则为主的智能辅助驾驶会甩得越来越远。」
这里衍生出来的新问题是:智能驾驶这个赛道,这个赛道的赢家已经确定了吗?后来者还有机会吗?
在何小鹏看来,中国没有一家车企拿到船票,都有机会。
小鹏在这个里面走得非常专注,有的企业最近几年时间都在追,但是实际上这个事儿不是仅仅靠一些人,几年就可以追上来,这是一个非常长期的事情。
但是何小鹏相信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少数几家能够把无人驾驶或者完全自动驾驶做到中国最好、全球最好,但是不会太多,因为难度还是非常高的。
就看现在的大模型,真正的原生的大模型在中国、在全球不多见,而且推进的速度有的很快,比如 Open AI。
但也有很多推进的并不快的,实际上拼的是一个长期的专注和走合的能力,综合能力包括数据的规模、技术的实力和商业的思路都是需要的。
关于商业的思路,何小鹏也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在大模型时代甚至很难有 Tier 1。
传统的 Tier 1 卖辅助驾驶,后面只是做 Bug fix 或者少量更新,但是大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且让数据循环起来,就小鹏而言一年花在算力和训练上的费用就是 1 个多亿美金。
所以,以前用 Tier 1 做集成商,在资本的软件时代是可以的,但是在大模型时代是非常困难的,整个合作方式在将来都会有质的颠覆。
最后就 18 个月能力提升 30 倍这个点,在发布会后的媒体采访中也聊到了这个问题。
何小鹏在采访中确认,18 个月能力提升 30 倍是在当前的硬件下,就软件升级即可实现,当然这个前提是需要巨大的训练过程。
换句话说,小鹏目前的这套辅助驾驶硬件依然可以持续更新迭代非常长的时间。
在何小鹏眼里,18 个月后的能力形态是在城市内部所有道路包含小区能够做到极低的接管率跟极高的安全。而且你不会感觉到它比较傻、开得慢,或者比较蠢老是在那里僵住这种感觉。
对应到发布会上对 2025 年的预期就是做到类 L4 级的智驾体验。昨天小鹏汽车举行了 AI Da昨天小鹏汽车举行了 AI Da昨天小鹏汽车举行了 AI Da

全部讨论

05-21 22:41

希望很快迎来技术的收获期!

05-21 13:59

真正的技术永远都是有价值,股价不一定能反应其价值,因为企业可能会破产,只要企业能一直活着,技术的价值就能变成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