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大的作业-均线系统初探讨

发布于: 雪球转发:38回复:16喜欢:161
云大的作业

这次是关于均线的作业,周六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进度拉下了,周日赶紧补作业!

首先是作业的内容: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把系统里的均线设置为 5,13,21,34,55,89,144,233,377,610。(菲波那切数列)
第二步利用设置好的均线系统分析上证从1849点开始的一波上涨和下跌的均线系统的波段分析已经支撑位压力位的作用。

好的,我们开始做作业。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均线?
你要研究一个东西,首先你得知道你研究的东西他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的。均线从数学的计算方法上来说,就是指数收盘价的移动平均。那么为什么用收盘价的移动平均做这么个东西出来呢?网上说的是均线可以反映不同周期的持仓成本。

那么我来想一下为什么均线可以反映不同周期的持仓成本呢?这句话有没有问题?我觉着是有问题的,或者说不完全准确。5日的均线,就是前5天的收盘价加起来再除以5,那么当天的收盘价就可以表示仓位的成本价么?很显然这个结论是不可以得到的。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股票,从5块钱开始无量涨停5天,那么第六天的五日均线就移动到了
(5*1.1+5*1.1*1.1+5*1.1*1.1*1.1+5*1.1*1.1*1.1*1.1+5*1.1*1.1*1.1*1.1*1.1)/5=6.716
但是实际上你的成本一直都是5块钱。所以短期来看用短线的均线来描述持仓成本是存在误差的。持仓成本的概念需要再引入交易量这个维度。用单个均线来说明市场的平均持仓成本是存在偏差的。

那么单个均线不能用,我们可不可以用均线的组合?

我觉着是可以的,除去交易量的影响,我们可以认为均线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作为持仓成本的一种近似手段。它并不能精确的表示不同周期的持仓成本的绝对位置,却可以表示不同周期持仓成本的相对位置。所以我认为均线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使用。

顺着逻辑接着来,有了不同周期的持仓成本的相对关系怎么去应用到市场之中去呢?成本对于分析市场的支撑和压力位置有效。这大概就是云大的作业的重点所在,观察不同周期的持仓成本对于行情本身的影响作用。


那么现在假设我们回到2013年6月24日,1849.65低点的那一天。


假如我在这一天,我并不知道后面的种种走势。

我的第一感受是 离610日均线的距离很远,距离233日,377日均线也有些距离。233日,377日均线均有走平的趋势,那么我们可以推测接下来的行情应该是回归到233日,377日均线的附近。所以大方向上是一个熊市的格局(在长周期成本线之下),短期来看,在5日线上穿13日线的时候可以尝试做多。

2013年7月10号,5日线长穿了13日线,我们买入!7月11号,市场又放了一根大阳线,一举突破了21日线。好景不长,过后市场开始迎来下跌,19号盘中跌破13日线,我们应该止损出来,因为是熊市。紧接着8月2号,21日线长穿了34日线。13日线也上穿21日线,5日线上穿13日线,是一个多头的信号,我们再次买入!市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迎来了一波小幅的上涨。

在2013年9月0日一根大阳线同时向上突破了233日线和377日线。难道市场开始反转,牛市就要到来了么?!市场并没有一路向上,而是开始均线缠绕。这里我们看到10月29日单针下探89日线,11月13到15号也是初到89日线之后拉起来,可见89日线在这里起到了支撑的作用。11月14号,233日线长穿377日线,形成金叉,市场大涨了3天。12月16号再次跌破233日线,随后几波反弹都未能有效突破233日线。我们预想的牛市并未到来。
(图中的绿色箭头)



接下来

2014年7月24日,上证指数突破233日线,而且在接下来的两天跳空高开,连续突破了377日线和610日线。一举突破3根长线均线的市场特别的强势,大家已经可以感觉到牛市的到来了,这个时候就要买买买!(下图中红色箭头)



随后牛市开启,144日,89日,55日,34日,21日均线开始发散。
55日均线作为有效支撑位置,指数一飞冲天。。飞向了5178点。
(图中红色箭头,为34日、55日均线的有效支撑)



这里我们可以拿2005年底到2007年底的这段牛市进行对比。从历史上看看均线系统对于指数的支撑和压制是如何完成的。

可以看到下图中2005年开始的牛市是以89日线为支撑进行的一波牛市。
我们这一波是以55日线为支撑,所以这波牛市的上涨速度是明显快于上一波的。

那么以2007年之后,指数在跌破之前的强支撑89日线之后,就一直受制于89日线。
下图中绿色箭头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次反弹就受制于89日线,随后一路下跌都未能站上89日线。。。可见这个前期支撑线的威力,在2009年2月站上89日线后又开展了一波上涨的行情,而在此之前指数一泻千里。



那么分析到这里我们可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波牛市上涨过程中的强支撑线一旦被有效击破会对指数形成一个非常强的压制!

那么这轮牛市的强支撑线是55日线,所以55日线跌破了我们就要坚决离场!!
来看看现实中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6月25号第二次跌破55日线后。。指数一路雪崩到了8月26号的2800多点(指数是在377日线获得了支撑)。。
2015年11月4号的一根大阳线才彻底沾上了55日线。
可见如果我们应用之前得到的结论,这轮的大跌是可以躲过去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后悔没早点开始研究。。)


那么既然站上了55日线,那么我们暂时是安全的。
可以从下图中看到 大盘在377日线获得支撑开始反弹,大盘站上了55日线。
目前的压力位看来是红色的233日线。再下一个压力线是144日线,未能在8月18日有效突破。



那么再让我们用之前的方法,看看09年之后发生了什么

指数在突破了强压力89日线之后,开始了一波反弹,最高受制于610日线,无法突破之后,进行了围绕89日线的震荡走势。那么指数什么时候突破的这个压力线呢?

没错,就是我们在上文说到本轮牛市的起点,2014年7月28日那根大阳线,可见这个610日线的压制力之强!(从2009年7月第一次触碰不得突破,到2014年7月,中间整整5年的盘整时间!)

那么回到现在,大盘目前受制于233日线,相比610日线,已经好很多了。(目前610日线是2254点,距离还很远很远)

最后一个问题,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刚刚的结论,我们在这轮牛市上涨过程中的强支撑位55日线已经重新站稳了(2015年11月20日的55日线是3314点,距离周五的收盘3630还有300点的距离,所以我们暂时安全)。大盘在13日线的支撑下稳步向上。

可能一:短时间之内突破233日线,144日线向上进攻,55日线继续向上。一旦没有长线均线的压制,大盘向上的空间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做的就是做多,买买买。

可能二:受到233日线,144日线的压制,向下寻找支撑,在不跌破55日线的前提下,回踩13日线,21日线,34日线都是加仓的机会。可在支撑位置加仓,趋势走差则要严格止损。(这种操作手法是存在直接破位的风险的,需要做好破位即止损的准备)

可能三:受到233日线,144日线的压制,向下寻找支撑,跌破55日线。那么这种情况是很恶劣的。说明现在反弹站上55日线是伪突破,清仓出场。

总结一下,这次的作业我们通过上证的历史走势的分析得出了不同周期的均线对于大盘的支撑和压制作用,我们还得到了牛市上涨中的强支撑周期均线,在下跌过程中有着很强的压制力量的结论。

遗留的问题:
1. 本文只对长期均线的支撑和压制作用做了比较详细的检验,在短的周期内,比如13日线和21日线的互动则没有进行太多的分析。它们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着相对运动的关系?是不是可以为短线的操作提供指导?

2. 本文一开始对均线系统的疑问,即不考虑成交量的均线系统在反应市场平均持筹成本上存在问题,那么应用成交量加权的移动均线会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既然持筹成本不能通过均线来表达,那么所谓的支撑和压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我的猜想是由于人们的共同预期而对市场产生了反向的反馈效应。那么是不是可以通过对比以斐波那契数列为参数的均线(高手的共同预期)和默认参数的均线(散户的共同预期)之间的差别找到提高胜率的方法?

4. 均线系统对应的是盈亏比,结合仓位管理是不是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即用均线系统来辅助仓位滚动操作。

希望大家可以就本文的内容和遗留的问题进行讨论哈
@ 下老师 和 班干部们 :)

@心似白云常自在  @少侠张 @Everyheart  @长安大湿人

全部讨论

2022-03-13 18:15

收藏看看

2021-11-24 13:00

//

2021-11-18 22:31

留存

2021-11-15 08:28

Mark

2021-11-13 14:56

斐波那契均线理论学习

2015-11-22 22:29

赞一个

2015-11-22 20:44

学习。

2015-11-22 20:10

2015-11-22 19:56

共同学习

2015-11-22 19:52

newb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