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董也要降薪了?华夏银行拟调整董事津贴标准,去年5名独董年薪同比下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银行高管薪酬普遍调降背景趋势下,独立董事也开始降薪了?

近日,华夏银行发布了2023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文件,其中一则“关于修订《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津贴制度》的议案”引发广泛热议。

根据上述议案,华夏银行董事津贴中的劳务报酬每人每年由18万调整为28万、委员会职务津贴由3.6万提高到7.5万,虽然表面看似是涨薪,但由于委员会职务计算规则的更改(即在多个专门委员会任职的,不累积计算),以及会议等调研补助的取消,董事津贴将调整为35.5万元。

而依据华夏银行2023年报,该行独立董事年度薪酬平均值约为39万元,与之相比有所减少,降幅接近9%。

华夏银行拟调整董事津贴标准,

独董薪酬“明升暗降”?

上述议案显示,根据《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津贴制度》(2020年4月21日2020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本行董事津贴由劳务报酬、委员会职务津贴、会议及检查调研补助三部分组成。

其中,劳务报酬为18万元/人/年;委员会职务津贴为3.6万元/人/年/会;会议及检查调研补助为1.2万元/次,包括董事出席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以及参加检查、调研的补助。

华夏银行方面表示,根据本行公司治理实际并参考可比同业实践,建议调整上述董事津贴标准,并拟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具体来看,首先,劳务报酬由每年18万元调整为每年28万元;其次,委员会职务津贴由“3.6万元/人/年;在多个专门委员会任职的,按任职数量累积计算”调整为“7.5万元/人/年;在多个专门委员会任职的,不累积计算”;最后,取消会议及检查调研补助(原为1.2万元/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劳务报酬等表面看似提升,但由于委员会职务计算规则的更改,以及会议等调研补助的取消,董事津贴将调整为35.5万元/人/年(按照董事实际任职时间计算)。

按照华夏银行相关制度,该行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不包含独立董事)不从银行领取津贴,因此,受影响的为独立董事。

华夏银行2023年报披露,该行共有7位独立董事,分别为丁益、赵红、郭庆旺、宫志强、吕文栋、陈胜华、程新生。

经计算,7位独立董事2023年度从公司领取的税前报酬总额平均值约为39万元,上述新津贴标准(35.5万元/人/年)与之相比有所减少,降幅接近9%。

另外,华夏银行同时规定,董事参加股东大会、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会议以及其他相关工作期间的交通费、食宿费实报实销。同时,董事的津贴总额中,不包括董事履行职责、聘请咨询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的费用。

华夏银行5名独董年薪同比下滑,

监事未来年薪受影响较小

注:新浪金融研究院根据银行年报整理

与2022年相比,上述7位独立董事的年薪总和在2023年得到提升,其中,2023年独立董事年薪合计272.4万元,2022年为261.6万元,同比提升超4%。

不过,7名独立董事中,有5名独立董事2023年度薪酬较上年末有所下降,分别是丁益、赵红、郭庆旺、宫志强、吕文栋,而陈胜华、程新生2023年度薪酬则翻倍增加。

公开资料显示,独立董事是指不在上市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直接或者间接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关系的董事。

独立董事最根本的特征是独立性和专业性,其中,“独立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在人格、经济利益、产生程序、行权等方面独立,不受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的限制;“专业性”是指独立董事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能够凭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以及有关问题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发表有价值的意见。

今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切实发挥独立董事监督作用,强化履职保障约束”,此意味着,独立董事责任将进一步扩大。

此次除了披露“关于修订《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津贴制度》的议案”外,华夏银行还披露了“关于修订《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监事津贴制度》的议案”,同样拟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其中,劳务报酬由每年18万元调整为每年28万元;委员会职务津贴由“3.6万元/人/年/会”调整为“6万元/人/年”;参照多数同业情况,取消会议及检查调研补助(原为1.2万元/次)。调整后,监事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4万元,按照监事实际任职时间计算。

根据华夏银行2023年报,该行四名外部监事的年度薪酬在31.2万至34.8万元之间,此次调整对监事未来薪酬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去年多家银行人均薪酬下降,

反向讨薪队伍有所拉长

近年来,银行业薪酬的下跌,似已成为一种共识。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去年总薪酬均较上年同期有所缩减,其中,平安银行降幅较高,达5.64%。

与此同时,2023年,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等多家银行人均薪酬出现下降。其中,中信银行去年年度人均薪酬56.9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77%。

今年3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23)》显示,根据调查,80.6%的银行家认为其所在银行的高管人均薪酬较上一年将基本持平或下降。其中,认为基本持平的银行家占比为50.3%,认为小幅下降和大幅下降的银行家分别为26.7%和3.6%。

另外,去年10月16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分析报告2023》对商业银行董事和高管薪酬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显示,2022年度,上市执行董事、独立董事和高层管理者的平均薪酬水平分别为152.32万元、28.47万元、145.56万元,降幅为3.75%、3.03%、2.97%。

事实上,除了银行薪酬,去年有多家银行公开了“反向讨薪”具体情况,包括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渤海银行哈尔滨银行天津银行威海银行甘肃银行、湖南银行等,而2022年仅有招商银行、渤海银行、九江银行等少数银行公布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具体情况。

其中,招商银行2023年“反向讨薪”总金额最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达4329万元,该行执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的员工4415人,经计算可知,人均被扣回约为9805元。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渤海银行去年“反向讨薪”的金额在千万元以上,分别为2275万元、2344万元;哈尔滨银行、湖南银行、东莞农商行、天津银行等“反向讨薪”规模则在百万元以上。

—END—

点亮在看

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