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小米集团-W(01810)$ $赛力斯(SH601127)$
前段时间闪过一个念头,对华为来说,作为汽车供应商不一定是一个好的决策。
很多公司选择做产业链的一环,做OEM,或者ODM,或者就是一个单纯的供应商,大部分情况是因为不够强大,或者资本不够,不想冒险。华为应该也有类似的考虑,万一投入太大,失败了就亏大了。做个方案供应商,不占用太多资源,又能有收益,两全其美。华为做这个决策,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有不少业务线在亏损,在投入,网太大。

这应该和他们的决策体制有关系。他们现在应该算是小集体决策,这个情况下他们需要兼顾冒险和风控。需要想办法不弄脏手的情况下把稻谷收了。

但是换个角度,至少按我们打游戏的经验,犹豫就会败北。小心论证,犹犹豫豫的人,或者集体,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看清局势,不能整理出一个有效的路线或者策略来。虽然未来无法预测,大部分人也不太可能看清未来。但是从结果上,能找到正常策略的人,要挣走市场上的大部分钱。看不对方向的人,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

其实现在的华为和10年前,20年前的华为不一样了。他们自己就是领头羊,是想要,也能和全球最大的品牌苹果一分高下的企业。这个时候,你要么就别造车,要造车就应该是自己拉大旗。没必要躲在别人后面的。

躲在别人后面算什么意思呢? 有问题就不找你了? 而且你只做方案,品牌让客户做,你是觉得别人的市场做的比你好?这个策略你以前做手机的时候用没问题,但是现在用不一定是对的。

以前华为的品牌名气没这么响,你借用下别人的当然是好事情。特别是在国外,很多当地人没听过。但是现在情形不一样了啊,国外很多人也听过华为了。何况你现在造车还只是在国内造车,你还要躲在一个国内厂商后面干啥?

这么看来还是小米有魄力。

$华为汽车(BK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