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农再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28回复:47喜欢:39
有人把公司当猪养,膘肥体壮就拿出去卖掉;有人把公司当老婆养,只能属于自己,外人不得染指;有人把公司当孩子养,为了孩子的明天而招贤纳士,为了成功而默默铺垫。

在雪球中,$大北农(SZ002385)$ 不算是热门股。但是,我相信从明天开始,大北农一定可以赢得更多的关注,甚至有可能成为网络的热点之一。毕竟,不是每个董事长都愿意真金白银地拿出价值十亿以上的股票与员工分享。

持股计划的限制有不少,或许很多人会把注意力放在参与资格、持有期限、解冻比例,甚至于股票的表决权方面。但是,我自己的看法是:邵博士的确是一位愿意与员工分享财富的董事长,是一位愿意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当做孩子来养,愿意为了它的明天而招贤纳士。

这样的公司值得我们再次认真思考它的未来。

站在投资者的角度,这次持股计划至少应该引起我们三点思考:

一、董事长的个人决定应该会提高公司的估值水平

         价值十亿的赠与计划不是一个玩笑,如果它最后变成了现实,一定会改变点什么。这种改变会因为公司的凝聚力的提高、员工归属感的提高而带动企业的成长,会因为员工与企业利益的共同点而带动企业的发展。有此两点,这个计划就一定可以为股东回报带来最为直接、最为现实的提高动力,由此,市场应该会提高对公司的估值水平。

        “千金市骨”的做法在大北农发挥到了极致。邵博士的决定至少告诉大家一个基本的事实:他并不片面地追求个人财富的增长,也并不会凭借控股地位去独占员工创造的财富!他是一位愿意分享的创业者,愿意分享的管理者,愿意分享的领导者。是的,这样一位“一掷亿万金”的人,一定可以引发员工对公司的参与感、自豪感,引发市场对公司的认同感。

          至少我作为一名个人股东,愿意对邵博士说一声:感谢你为公司发展做出的努力,你赢得了我内心的尊重

二、公司的规划具备了由纸面走向现实的可能

          公司提出了2015年实现1500万吨饲料的目标。我曾经对此持有怀疑态度,更多地认为这是一份纸面的规划而放在了一边。现在,我愿意重新评估这份规划,至少,我在心中相信了公司管理层会是认真对待这个规划,而不仅仅是一份吸引人的宣传口号。从2013年的报告看,公司大概已经具备了800万吨的产能(此数字为个人推算,并不准确),380万吨的销量的实力,销售与产能的比例大概是45%-50%左右,如果实现2015年目标过程中保持这个比例,就意味着公司明年的销售量应该在700万吨左右。考虑到今年半年报中的收入增长仅为26%,明年的增长压力可想而知。或许,这个时候就要看公司“财富共同体”的作用究竟有多大了。

           这个共同体至少在公司内部获得了足够的支撑点。从持股计划看,第一批激励对象需要入职2年以上的员工才有资格加入,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只能是在过往竞争中沉淀下来的精英,他们或者从技术上承担着后台支持的工作,或者直接站在销售的第一线,总之,他们的工作效果直接影响这公司的业绩。现在,邵博士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来推动他们与客户和服务对象的联系、推动他们的工作热情、推动他们效率的提高。这份主观能动性的变化,给予投资者最直接的回报一定是销售的提高与利润的增长;一定是公司规划从纸面走向现实的可能性。

           如果考虑到猪周期的演变,或许我们可以更加乐观地期待公司毛利率的提高与费用的有效控制吧。

三、公司的潜在价值

         在跟踪公司的过程中,一直会看到邵博士对公司未来的各种展望与规划。当然,我毫无保留地将之作为参考资料加以保存,也仅仅是参考而已。现在,我愿意重新把这些资料翻查出来,重新审视它们的真实性。

          现在,我愿意相信邵博士的想法: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互联网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工具,即使是农业也无法将自己排除在外。这一点,大北农有着深刻的认识。无论是智农网,还是猪管网,无论是农业小额信贷还是大数据分析,大北农都做出了勇敢的尝试。当然,投资者也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的工作还仅仅是尝试。如果说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那就是大北农小贷公司的设立。2亿元资本金的数额不算大,但是,如果公司真的能从目前各种网络大数据中找到农村信贷的新模式,那么,大北农就真正地在产业互联网中走出了坚定的一步,这一步,将把大北农与普通农业公司彻底分离开来,大北农也就真正地从饲料销售转身为经营农业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了。现在,我愿意相信大北农的尝试。

四、潜在的风险

         公司的饲料主业并不存在什么风险了,但是,美国种子风波并没有结束,这是公司面临的最大风险。在网上看到很多“大北农在美国没有什么资产,所以无所谓”类似的话语,我表示反对。很简单,当美国法庭真正将当事人的行为定义为法人行为的时候,它们是会向中国司法部门行文要求配合行动的,考虑到现在两国在司法方面的合作,特别是追逃的配合,考虑到大北农的各种规划,我们很难想象公司会置之不理,更何况还牵扯到亲属关系在内,牵扯到大北农与加拿大公司的合作在内。因此,公司应当慎重对待,并及时向市场通报相关进展。信息的公开才会消除各种误解,才会获得市场的支持。良好的危机管理会帮组公司而不是阻碍公司的发展。

全部讨论

2014-10-22 23:39

大北农疫苗产业 怎么样?据说正在为 上市做准备

2014-09-04 08:15

真正的鸡胁。

2014-08-31 17:35

唉,不堪回首的过去

2014-08-31 17:21

当年玩新股,大北农深深地套过我们 @嘉实持有人

2014-08-31 08:48

这帖居然进首页了

2014-08-30 23:24

分析比较全面,支持!

2014-08-30 18:06

做饲料也配称华为?技术含量太低,行业竞争激烈,且很多养殖公司都自己做饲料。

2014-08-30 17:31

大北农之前对员工的待遇是很低的,现在员工持股也只是稳定中高管理层,基层流动性很大。有评论把它与华为比,我觉得可比性不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大北农是个很松散的公司,通过大量并购扩大规模,邵博士基本不插手业务,因此公司的成本和利润很难控制的很好。二是大北农的研发力量一般,很多只是停留在宣传面上,从偷种事件上可见一斑,这点与华为有着根本的区别。三是大北农很注重宣传自己,例如设立大北农科技奖励,这点也与低调的华为有所不同。

2014-08-30 11:37

DBN从上市一直跟踪(因为它挖走现公司几个核心),身边还有很多人持有它,邵总确实是想干实事的人,去年营销团队扩的稍微太快了点,影响一部分业绩,未来种子研发算看点了,3年内会在昌平建成全国研发中心,现在又普惠员工,真是给力

2014-08-30 11:25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考虑:如果将6%转让给某个战投、某个国际公司,可能直接被市场看做是利好,会有比较大的反应,现在,转让给分散的员工,同样的消息被冲淡了,就像蜂蜜被稀释的效果。如果站在经营业绩的角度看,目前的方式对业绩的提高有更直接的效果,毕竟员工才是直接创造效益的群体。无论是销售收入的增长、费用的控制、员工的稳定、未来的发展,邵博士的行为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一直质疑“弯道超车”战略的正确性,质疑公司管理层并没有认真研究过“人员扩招与效率提高”之间的数字边界,模糊正确的方向与实际操作的无限制,直接造成了经营压力。这让我直接放弃了持有的股份。但是,现在的激励计划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这是对2013年入职员工最好的示范,对2013年前入职员工最好的奖励。我不知道邵博士在推行“弯道超车”战略的时候是否就已经在规划这个“激励计划”了,但无论如何,二者的结合就可以起到“趋利避害”的效果,这个战略的价值可以重新审视了。

在企业管理中,如何激励员工是很难的而又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是哪一个级别的报告,大家都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官样文章:“将‘要我干’变成‘我要干’”。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很难。毕竟不是自己的事情,谈何容易呢?

或许,邵博士的举措可以在大北农实现一点。我并不敢抱有过多的希望,因为我从未接触过他们的一线员工,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我从基本的逻辑与对社会的理解,我认为效果是一定有的。或许,大北农的定期报告会告诉我们这个效果有多大。

我愿意重新成为一名股东,就算是为了验证邵博士的心胸与理想,我也愿意分享公司的成长历程,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