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前后新三板科创板受益匪浅,北交所做市何时会推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2

做市商:英译Market Maker,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在没有市场的地方,做市商 Make(做,创造)了一个市场出来。这里的没有市场,并非否认市场的存在,而是指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不够。

交易市场的设立便是为了促成交易,解决供需双方进行买卖交换的需求,而要想达成交易,必须要买方和卖方在同一时刻、对同一价格都有交易意愿。在不活跃的市场想要在同一时刻汇集起合适的买家和卖家并非易事,也于是出现了做市商制度。

10月31日,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首批14家做市商开始为42只科创板股票开展做市交易,科创板也成为继新三板后第二个引入做市商制度的板块。

这对于科创板的后市交易无疑是极大的利好,但今天的重点不是对已成现状的事实进行展开讨论。而是延伸的一些猜想,同样迫切需要提升流动性的北交所,也会推出做市制度吗?如果推,又将会在什么时候推?

前面已经实施做市制度的科创板与新三板虽然有着较大差异,但试行做市商制度化解流动性这个矛盾,其实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完全可以借鉴新三板和科创板做市商制度的经验,结合其的特点,猜想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做市道路。

对此,予以认真总结,对于在新三板和科创板中实施做市商交易,对北交所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新三板和科创板的实施时线、作用、市场反应

新三板

新三板从开设时,有关部门就已将做市商制度列为新三板的基本交易制度之一,并在后续市场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全力推动其落地。

从2014年8月25日,新三板首次引进做市交易制度后,至今已成功在运行七年多,引入后其在板块内对资金的带动和作用相当明显,引入做市商制后当年交易额提升至130亿元以上,2015年全年超过1911亿元。

而长期来看,引入做市商制度后的7年来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集合竞价、连续竞价以及做市商三种交易制度在新三板中同时实施,适应了不同类型挂牌公司的实际需求,在对相关公司在合理定价、保持必要流动性以及吸引增量资金方面,产生了不小的正面影响,为活跃新三板二级市场作出了较大贡献,其中延伸的新三板做市指数到现在仍是反映新三板二级市场表现最好的晴雨表。

客观来说,新三板做市商交易的规模并不是很大,积累的经验也是初步的,但毕竟是有了相应的实践,并且给了市场很多启发,其中特别需要注意的,还有做市商本土化过程中衍生的问题。

比如原先在海外市场,做市商交易本身不以盈利为目的,其把赢利点放在驱动交易的活跃上。但在新三板中,由于投资者数量少,即便有了做市商,交易也很难真正活跃,因此一些做市商也就想方设法低价获取库存股票,然后尽可能以相对高价在市场上出售,在这过程中显然不是把创造合理的流动性及引导理性估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科创板

在制度的确立过程上,与新三板相同,科创板从2019年设立之时,相应的制度安排也已有所考虑。

当时证监会就已明确表示会“在竞价交易基础上,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制度”,同年3月,规定被在书面上落实,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交易特别规定》提出“科创板股票交易实行竞价交易,条件成熟时引入做市商机制,做市商可以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报价服务”。

时间来到今年1月7日,证监会正式起草《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征求意见稿)》,拟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到做市交易业务正式启动。到正式推出做市商算下也不过半年余,侧面反映着证监会对完善资本层级的重视。

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的目的主要是增加流动性和稳定市场,开板2年多来,成交额始终在500多亿元波动,占全部A股成交金额的比例徘徊在4%左右,均大幅低于创业板、主板同期数据。

做市交易的引进,从作用角度上看,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很大程度上能解决科创板在二级市场换手率不足、流动性不好的局面,稳定巿场需求。

那么科创板引入后成效发挥的如何呢?

做市商启动首日,科创板股票做市业务总体运行平稳,做市商积极参与,市场交投活跃。

在股价表现方面,当日科创50指数上涨1.67%,做市标的股票更是出现普涨,42只做市股票中,33只上涨,其中上涨幅度超5%的达12只;在市场流动性方面,当日做市股票交易量较上一交易日增长10.4%,科创板股票总计交易量较上一交易日增长9.2%;在成交量和成交额方面,当日42只做市标的股票平均成交量为7.8万手,平均成交额约3.9亿元,成交量和成交额均明显提高。

从市场整体流动性情况看,做市股票交易量较上一交易日增长10.4%,科创板股票总计交易量较上一交易日增长9.23%。

此外,券商板块也应声上涨,当日证券板块上涨0.3%,其中中原证券东兴证券等多只股票上涨逾3%。

虽然短时的数据不能证明做市商制度已经充分发挥作用,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未来在面对更复杂的行情时,做市商功能或许将发挥得更加充分。

北交所最快,能有多快

在中美贸易竞争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受波动最大的中小微企业一直是国内关注的重点,北交所在这个节点应运而生,肩负为中小微企业再融资场景的责任,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成立以来持续阴跌的股价和萎靡的流动性,使得板块内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显得越发迫切,业界也不乏呼吁北交所尽快落地混合做市的声音。尽快推出混合做市能把新三板做市商吸引到北交所,通过提升北交所流动性带动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进而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进入新三板进行股权融资。

目前来看,北交所的制度上设立还有很多待完善的比如北证指数、融资融券、领航计划等,北交所如果是辆车估计现在后轮都快赶着火了。

但也基于这种赶,隔壁科创板用时8个月推出的做市制,在北交所的推出时间,或者更有值得推敲的空间,毕竟论流动性低,北交所比科创板要急多了,加上此前各种事项高效推进,假设提出,也很大概率上能在半年内实施落地,甚至可能更快。

另外由于是从精选层转层而来,北交所在这方面还有三大优势。

首先是做市商,新三板众多券商都有多年的做市经验,假设做市制度建立,未来的做市商资格既可以直接平移新三板的做市商,或在新三板与科创板两个准入标准间制定一个差异化的新标准,有先例在前,稍作变革的时间和精力成本都很低。

其次是企业,北交所内很大一部分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时就已采取做市交易,也有不少做市商手上的做市库存股票跟随企业从新三板直接平移到了北交所,参与者对制度都相当熟练;最后是投资者,北交所很多投资者已经在新三板交易过做市股票,有市场基础,对做市制度都相当熟悉,普及成本低,推出后的作用也会更立竿见影。

但引入做市交易只是对交易制度的优化和补充,并不会给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及二级市场资金面带来根本性变化。

如最近引入做市制度的科创板,仅有42家科创板公司获得了做市商的支持,但是这些本就是好公司,流动性也相对较好,但其他公司流动性不佳,其实更需要做市商制度。其实重点还是需要做市商参与的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尽可能覆盖到整个科创板上,或许更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结语

北交所在大A市场中很年轻,走到当下如果要总结经验,重要的经验和特色还是;落在围绕中小微企业特性的需求构建持续融资基础之上,这比任何概念都更重要。

回过头看过去的结论,相当一部分都是市场参与者以A股的概念、指标在衡量北交所,并作出判断,而这种对标公不公允,却甚少有人在意,大多数人都是以看待成熟上市公司的眼光认识北交所。

北交所的流动性水平应该保持在什么情况,应该取决于投资者参与市场的目的,而不是取决于别的市场的流动性水平。

明确北交所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猜想后验证,在错误和正确的结论中往返调整,这不仅是当下北交所完善市场的摸索路径,也是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指导路径。

毕竟对于更迭似风的市场,足够谦虚、周而复始的更新投资认知,至少能够避免一错再错,陷入难以纠错的困境。

全部讨论

半个豆饼2022-11-04 22:38

明年是北郊大年,新领导要发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