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2023.1.15

【老凯李】在评招行2022年业绩快报后的回复

【常心】回复【老凯李】:21年曾经就招行的估值向您提问过,因为本人觉得1.8-2pb已经很高了,和全球银行估值比较都没有空间了。当时的回复是中国的银行还在成长,所以依然有空间。看来2022的大跌,改变了您对估值的看法,只有分红作为自由现金流,哪怕目前的估值也只是合理而不是低估了。

【老凯李】回复【常心】

1) 21 年,我认为招商自由现金流至少是利润的 50%,所以 25 / 2 = 13.5 PE是合理估值。那时 PE 最高达 14.53(大致对应了 2.16 PB)- 这个估值很高吗 ?我现在的回答依然是,“不高,因为中国的银行还在成长,所以依然有空间”。

2)22 年,我修正了对整个银行业(包括招商)的投资和估值逻辑,不再认为留存利润里面含有自由现金流,并将招商的合理 PE 修正为 25 PE * 33% = 8.25。当下 7.51 的 PE,比 8.25 低了 10%(这还没算上今年大概率的 10% + 增速)。所以,当下这个估值合理吗?显然不合理,因为还是低估。

3)综上所述,无论在 21年,还是当下,我都没认为招商即时的股价高了。

4)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在投资上更是如此。投资人根据客观情况的改变而不断修正自己的投资和估值逻辑,是非常必要的。如以后条件成熟,我可能会再次修正我的逻辑,再次将招商利润的 50% 甚至更多做为自由现金流看待。

5)当然,如果从现在穿越回 21年,那当时 60 元的股价的确是高了。But, so what ? 我在招商上非但未减仓,反而在去年中刚跌倒 40 港币时,就加仓了。这里的关键就在于 “持有” 不等于 “买入” 。我属于长期持股型,卖出招商的前提只会是找到了更好的替换标的,或者需要用钱了,而不会取决于它的无论是高还是低的股价。

顺便说句题外话。我认为招商是有能力加大分红的,关键看它愿不愿意去做。如果做的话,那对市值管理的正面效果会远好于几个董监高的增持。

【常心】回复【老凯李】:从持有不等于买入的角度来说,的确如此。所以这次暴跌给我的启示是,如果是买入,还是应该有明确的标准,比如至少应该在1pb开始。对于买入给予的耐心是值得的,也许这就是老巴要85%格雷厄姆的原因。

综述:用25PE—30PE除以自由现金流占净利润比例倒数来确定合理PE这个方法是个不错的思路,以后可以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