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广场协议”下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失去”的原因

概括而言,“广场协议”和由此引发的日元升值假说将日本经济的“失去”归因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不断升值,并赋予美国阴谋打压的判断。

事实上,该假说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广场协议”不仅包含美国和日本两国,还涉及德国、英国和法国,这三国的货币在“广场协议”之后也普遍大幅升值,且幅度不比日元小,但其经济并未经历“失去期”。此外,“广场协议”在时间上较日本经济的“失去期”早了五年,这五年间日元快速升值,但日本的GDP平均增速仍高达5.2%。可见,“广场协议”下日元升值并不是导致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失去”的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在“广场协议”之后,为了阻止美元快速贬值,1987年2月,美国、德国、日本等七国的中央银行行长达成“卢浮宫协议”,采取联合措施保持美元汇率基本稳定,避免美元过度贬值。从理论上讲,“卢浮宫协议”将对美元之外的其他货币起到稳定汇率的作用,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日元在此后仍表现为大幅升值,资产价格和银行信贷迅速膨胀加速了经济泡沫的形成。从这个角度看,泡沫经济的出现是日本国内货币政策和外部汇率压力的综合结果,“广场协议”和阴谋论的解释明显存在偏颇。(闫坤 汪川 长平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