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7喜欢:0

$南钢股份(SH600282)$ $中信证券(SH600030)$ $包钢股份(SH600010)$ 

南钢高级别超大线能量焊接钢板参建大型集装箱船

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 2022-05-16 20:25

近日,华南地区建造的最大集装箱船—16000TEU集装箱船首制船正式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开工建造,南钢为该首制船提供了全部止裂钢,并独家提供千余吨超大线能量焊接用E40-EGW高强船板“南钢造”超大线能量焊接钢板,成为全国首个通过船级社认证并实际运用的产品,打破了该类钢板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广船国际承接的首型集装箱船设计总长约366米,型宽51米,可运载超过16000个标准集装箱。该型船安装脱硫塔并预留液化天然气(LNG)动力功能,采用全新理念的环保减碳减阻设计,作为最新一代的大型集装箱船,该型船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节能高效,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本项目涉及的超大线能量焊接钢板,除了满足耐低温、高强度等条件外,还特别要求在焊接热输入达到600kJ/cm时,仍能满足低温冲击韧性和强度要求,这是迄今为止焊接制造领域对钢板提出的最高线能量要求,其可适应线能量比一般焊接条件高出十数倍,要求热影响区在超大热循环后的性能不低于母材。与之前南钢所生产的海上油气工厂-超大型FPSO所需大线能量焊接钢板相比,用户所需的这批钢板对于在低温条件下的冲击功要求及焊接能量进一步提高,钢板的强度级别也提升到了更高的层级。

南钢开发的超大线能量焊接船用钢板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拿到此项目全部超大线能量钢订单,该产品集成低碳当量微合金化成分设计、新型氧化物冶金冶炼技术、TMCP轧制工艺和厚板高效率焊接工艺等,同时深度研究各工序及技术之间的交互耦合对高热输入下热影响区性能的影响,经过基础理论研究、实验室中试及现场试制,一具打破了该类钢板严重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南钢一向高度重视超大线能量焊接钢研发推广,早在2012年即开启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前期研究,其间和高校合作研发,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海洋工程用大线能量焊接厚板制备”等项目,产品于2016年在国内率先通过了超大线能量焊接用钢的多国船级社认证。南钢超大线能量焊接钢板EH36-W200供货招商局重工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项目,是全国首次以超大线能量焊接认证牌号实现供货。2022年,南钢进一步通过了全国唯一、最高级别线能量600kJ/cm E40-EGW超大线能量焊接用钢DNV、ABS等船级社认证。

在具备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产品集成技术同时,产品的推广也是重中之重。超大线能量焊接方法近年兴起,并作为船舶及海工领域焊接制造的发展趋势,其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都尚未成熟,南钢研究院联合板材事业部多次主动走访多家重点用户深入了解超大线能量焊接钢需求后,立即送焊评试板并成功通过超大线能量焊评,为多次中标奠定了基础。

这次中标,标志着南钢以超大线能量焊接用钢为代表的高端船舶海工钢质量、技术、服务得到用户充分认可,产品成分控制、纯净度控制、机械性能指标、表面质量、焊接性能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对加速推进南钢大线能量焊接用船板钢市场开拓步伐,扩大船板高端市场覆盖率意义深远,对我国大型船舶的低成本、高效率制造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项目已形成自主可控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可有效促进我国钢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助力海洋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郑重声明:资讯"内容从网络照搬照抄,请自行鉴定和质疑与南钢股份有无关联。本文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读者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全部讨论

2022-05-17 08:48

南钢股份: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中标亚足联2023年中国亚洲杯厦门体育场馆项目,目前产品已交付完毕。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来自 上证e互动) 答复时间 2022-05-17 08:42:1

2022-05-17 08:32

南钢股份:
尊敬的投资者,您好!公司高度重视股东利益,把回报投资者放在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位置。公司后续如有相关回购计划,将严格按照《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等相关规定,根据回购股份事项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
(来自 上证e互动) 答复时间 2022-05-16

2022-05-17 07:12

$601003$创新协作共建科创“朋友圈”
九派新闻 2022-05-16
武汉晨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
近日,位于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内的曾周燏特种复合技术创新工作室,成功攻克了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复合板的热处理技术难题,解决了正火过程不锈钢耐蚀性难以保证的问题,相关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来自江苏的科研团队为何在安徽做技术研发?这要从两地的跨省科技合作说起。随着长三角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入,去年12月,在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内,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曾周燏特种复合技术创新工作室,邀请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8位在复合材料领域颇具建树的教授作为指导专家,致力于高端复合板材的研发。工作室成立的短短几个月内,成功攻克技术难题4个,申请专利6个。
据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曾周燏博士介绍,他们围绕特种复合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复合质量提升以及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开发了桥梁、管线、容器、船舶等领域的特种复合新产品。
“曾周燏特种复合技术创新工作室是我们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也为下一步开展更多领域的科技合作提供了经验借鉴。”来安县科技局局长张春艳表示,该县将通过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合作交流互动,多方汇聚科技资源,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科创“朋友圈”搭建广阔平台。
近年来,来安县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研发孵化在南京、生产转化在来安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柔性引进人才,打造科创飞地。同时,积极开展人才跨地区交流合作、科技攻关等工作,共享产业、高层次人才联盟,侧重发挥市场作用,解决科技成果资源和高层次人才供需问题;来安与南京共同组织企业“一对一”学习交流,定期开展科研人员互访、企业诊断、科技人才培训、现场实习等活动,促进两地加强科研交流合作。截至目前,来安县已与长三角地区10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联合成立科研孵化器4家,招引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88个。
围绕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与江北新区产业链协同促进人才链协作,来安县积极谋划江北新区·来安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对标江北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制定适用于示范园(区)的科技政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与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合作会越发频繁,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与先进地区的交流碰撞中,全县科研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张春艳表示,下一步,将针对科技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打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进一步促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
【来源:安徽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郑重声明:资讯"内容从网络照搬照抄,请自行鉴定和质疑与南钢股份有无关联。本文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读者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2022-05-17 07:01

创新协作共建科创“朋友圈”
九派新闻 2022-05-16
武汉晨报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官方帐号
近日,位于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内的曾周燏特种复合技术创新工作室,成功攻克了压力容器用不锈钢复合板的热处理技术难题,解决了正火过程不锈钢耐蚀性难以保证的问题,相关产品进入国内市场。
来自江苏的科研团队为何在安徽做技术研发?这要从两地的跨省科技合作说起。随着长三角创新合作的不断深入,去年12月,在来安县汊河经济开发区内,南钢集团安徽金元素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了曾周燏特种复合技术创新工作室,邀请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8位在复合材料领域颇具建树的教授作为指导专家,致力于高端复合板材的研发。工作室成立的短短几个月内,成功攻克技术难题4个,申请专利6个。
据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曾周燏博士介绍,他们围绕特种复合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复合质量提升以及应用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先后开发了桥梁、管线、容器、船舶等领域的特种复合新产品。
“曾周燏特种复合技术创新工作室是我们与沪苏浙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的一个成功典范,也为下一步开展更多领域的科技合作提供了经验借鉴。”来安县科技局局长张春艳表示,该县将通过开展多渠道、深层次、全方位的科研合作交流互动,多方汇聚科技资源,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科创“朋友圈”搭建广阔平台。
近年来,来安县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建立研发孵化在南京、生产转化在来安的互惠互利合作模式,共建技术转移中心,柔性引进人才,打造科创飞地。同时,积极开展人才跨地区交流合作、科技攻关等工作,共享产业、高层次人才联盟,侧重发挥市场作用,解决科技成果资源和高层次人才供需问题;来安与南京共同组织企业“一对一”学习交流,定期开展科研人员互访、企业诊断、科技人才培训、现场实习等活动,促进两地加强科研交流合作。截至目前,来安县已与长三角地区10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联合成立科研孵化器4家,招引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团队88个。
围绕顶山—汊河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与江北新区产业链协同促进人才链协作,来安县积极谋划江北新区·来安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对标江北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制定适用于示范园(区)的科技政策。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与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合作会越发频繁,合作领域也在不断拓展。在与先进地区的交流碰撞中,全县科研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 ”张春艳表示,下一步,将针对科技重点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打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进一步促进跨区域产学研合作。
【来源:安徽日报】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郑重声明:资讯"内容从网络照搬照抄,请自行鉴定和质疑与南钢股份有无关联。本文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读者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