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卖方与买方思维差异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11喜欢:7

这几年,市场上确实有很多变化。这其中,多数变化并不为普通投资者所知。 去卖方化。之前很多人都在说,某券商医药团队十五人了,现在又某券商电新团队十人+了。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会发现,这家券商可能很多细分方向和标的也并未覆盖,对多数标的的覆盖都不深,很多标的一推就是山顶,电新不少票回头看估计都是如此。而买方,这两年快速崛起,大量买方配置10人以上的研究团队,这些人都是从卖方挖掘、内部培养的,加上激励更加到位,更注重结果,导致大量买方开始更加倚重内部研究。甚至聊天中,不少大买都认为,外部研究对自己研究端的帮助不到30%了。这里面还有一个小趋势,就是第三方产业专家服务崛起,当然这也是技术活,背后会有大量假专家问题——第三方不会审核专家资质,否则就没人愿意冒着丢工作的风险去做专家了。 去头部化。很多私募公募的管理规模很大,但很容易成为时点概念。银行销售一款产品,要培训好多次,导致话术基本是滴水不漏。但最后买的股票呢,其实就几个超级大蓝筹,比如20个点海康、10个点顺丰这种,诸如此类。最后就导致,本质上是吃贝塔,没有阿尔法,然后销售时锁定三年,第三年赎回时还要收2个点赎回费,过去几年的几个大爆款,基本都是不可能有阿尔法——国内没几个行业能同时符合大市值、高增长和优秀商业模式的,导致资金太多必然就只能是茅台这些整一组。这种东西,对市场伤害极大,导致今年哪怕行情迎来大幅好转,但公私募销售却没啥起色,背后很重要一点就是部分机构和渠道太看重自身利益,把客户吃干抹净,伤了客户的心。 资本市场,比较复杂,看问题一定要多角度。散户这一端,信息非常不透明。打个比方,昨晚我看媒体说FL重仓20亿参与复星医药定增,其实这里面哪有一丝一毫的重仓意味——FL管理规模早过了千亿,只是多数散户不了解而已。那么,如果你想跟踪明星基金经理的持仓来找思路,就很容易搞偏。 这类事情,够写一本书,但不敢写。。

全部讨论

机构做庄化,违背了基本的原则和操守,看看爱尔眼科和通策医疗等等的估值和走势就明白了

2022-07-27 21:36

何止是买方卖方的思维差异,就算是私募和公募这类绝对和相对收益原则的思维也有很大不同

2022-07-27 20:11

讨论已被 买在茅台2600 删除

2022-07-27 20:02

写!

2022-07-27 19:40

卖房是我们从公开市场看到的那些写研报的吗?买方就是真金白银投资的?

2022-07-27 19:33

勇敢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