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投资大师都很长寿?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回复:0喜欢:3

文章归类:《赚大钱:真正富足一生的投资》中要有信仰!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长寿的关键的关键,也是投资成功的关键的关键。过年回家,同父亲一起散步,父亲告诫说:你一切的基础就是身体健康,45-55岁之间是人身体最容易变化的阶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确实如此,本人偶像芒格和巴菲特,他们分别是1924年、1930年出生,至今分别96岁、90岁。还有《怎样选择成长股》作者是菲利普·费,也是97岁。


转发下文,让我们投资者共享!

最近自己在看《怎样选择成长股》,瞥了一眼作者是菲利普·费雪,由于没什么记外国人作者人名的习惯,所以开始并不觉得他有多了不起,但心里也充满好奇: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百度了解如下:

菲利普·费雪(Philip A. Fisher)

国籍:美国出生地:旧金山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日期:2004年职业:投资家毕业院校: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主要成就:现代投资理论的开路先锋之一,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代表作品:《怎样选择成长股》,《保守型投资者夜夜安寝》

看到这串基本信息的时候,说实话第一时间我没有被其所谓的成就吸引,反而是内心感叹了一句:哇,这也太长寿了,97岁!

我想到了另两位国人熟知的投资大师芒格和巴菲特,他们分别是1924年、1930年出生,至今分别96岁、90岁。

这个数字就相当惊人了!除了时代进步所带来的医疗水平提高和他们作为富裕者所能接触的保健措施更完善外,我相信其内在一定有过人之处,并且这与其投资事业密不可分。

一 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菲利普·费雪

费雪说,股票投资,有时难免有些地方需要靠运气,但长期而言,好运、倒霉会相抵,想要持续成功,必须靠技能和运用良好的原则。根据费雪的原则架构,相信未来属于那些能够自律且肯付出心血的人。

费雪的投资人十不原则

一、不买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

二、不要因为一只好股票未上市交易,就弃之不顾。

三、不要因为你喜欢某公司年报的格调,就去买该公司的股票。

四、不要因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来的盈余成长已大致反映在价格上。

五、不要锱铢计较。

六、不要过度强调分散投资。

七、不要担心在战争阴影笼罩下买进股票。

八、不要忘了你的吉尔伯特和沙利文。

九、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不要忘了时机因素。

十、不要随群众起舞。

巴菲特说:“当我和他见面的时候,我对他这个人和他的思想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格雷厄姆很像,他表现得谦虚而大方,是一个很特别的老师。”

二 可移动的图书馆:查理·芒格

过去的时候,芒格一直是以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这一身份为世人所知的,后来随着了解,才知道这是一位了不起的投资大师。巴菲特曾毫不吝啬的这样称赞芒格:

查理把我推向了另一个方向,而不是像本杰明·格雷厄姆那样只建议购买便宜货,这是他思想的力量,他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

查理·芒格的名言摘录:

1、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

2、许多IQ很高的人却是糟糕的投资者,原因是他们的品性缺陷。我认为优秀的品性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镇定、自律,对损失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样地也不能被狂喜冲昏头脑。

3、如果你的思维完全依赖于他人,只要一超出你的领域,就求助专家建议,那么你将遭受很多灾难。

4、所谓投资这种游戏就是比别人更好地对未来作出预测。你怎样才能够比别人做出更好的预测呢?一种方法是把你的种种尝试限制在自己能力许可的那些个领域当中。如果你花费力气想要预测未来的每一件事情,那你尝试去做的事情太多了。你将会因为缺乏限制而走向失败。

5、分散投资只会令自己分身不暇,宜重锤出击,集中火力专攻少数优质企业,创富路上便能一本万利。

6、在遭遇一件令你难以接受的悲剧时,你永远也不能因为摆脱不掉它的困扰、在生活中再屡遭失败而让这一件悲剧变成两件、三件。

7、模仿多数人的做法会招致向均数回归(仅仅获得平均业绩)。

8、准备--"获胜的唯一途径就是工作工作再工作,并希望能获得一些洞察力"。

9、通过大量阅读,让自己成为一生的自学者;培育求知欲望,努力让自己一天比一天聪明。

三 股神:巴菲特

巴菲特非常喜欢钱,但他更喜欢的是不断赚钱。他说:“并非是因为我只想得到钱,而是因为我觉得赚到钱并且看到钱生出更多的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赚钱的游戏就是巴菲特生命中活力的源泉。对金钱的热爱让他不知疲倦,使他变得独立而竞争力十足。“我从来没把工作和个人生活分开,我每天跳着踢踏舞去上班,在工作中,我总是会发现太多的乐趣。”

下面摘取其部分投资理念:

1、我只做我完全明白的事。

2、不同的人理解不同的行业。最重要的事情是知道你自己理解哪些行业,以及什么时候你的投资决策正好在你自己的能力圈内。

3、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越七英尺的能力。

4、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你必须坚持只做那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击倒泰森。

5、对你的能力圈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能力圈的边界所在,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6、我从十一岁开始就在作资金分配这个工作,一直到现在都是如此。

7、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我知道自己能够做什么,而且我喜欢我的工作。也许成为一个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球星非常不错,但这是不现实的。

8、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他到底知道什么,而是他们是否真正明白自己到底不知道什么。

长期以来,证券投资都是被公认的压力极大的行业,在抉择筹划过程中的精神压力和高强度工作导致的身体疲惫对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考验。可以上三位大师却能如此长寿,实在是令人惊奇。

我相信除了自有的独特人格魅力外,他们身上还有一些想通的地方:

1.自律

照搬巴菲特的话:我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投资成就,是依靠自己的自律和别人的愚蠢。

这三位大师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对于理性的一种坚持,而理性这种东西,过于枯燥,不能长期与理性为伴,则做不好自律。

2.忍耐

选中良好的投资标的后,他们更愿意用时间去凸显价值,费雪直到去世都没有卖掉摩托罗拉的股票,可见其忍耐功夫

依旧照搬巴菲特的一句话: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的人就不应该炒股。这个尺度挺大的,但是想说明的一点是炒股就要有被套的心理准备。

3.自知之明

对于个人能力的理解他们惊人的相似: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并通过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越界。

所以他们强调自己做的品种都是自己熟悉的、能够弄明白的东西。

4.思考财富与生命话题

这些人不认为财富就是他们生命意义最为重要的标志,所以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早早地就说明了自己未来裸捐的打算。

作为曾经每天工作12个小时的林奇,也会在46岁的时候退休,选择退休后专注于家庭和慈善事业。这种知道什么时候退出的果断,实在是了不起!

5.不间断地学习

别忘了巴菲特每天早晨的看报时间,更别忘了芒格的外号“可移动的图书馆”,也别忘了小时候的费雪就知道股票市场的存在以及股价变动带来的机会。

对于自身热爱领域的不间断学习,是支撑他们一直走在自己开创的道路上的驱动力

投资大师在成就自己的投资风格之前,一概被外人称作操盘手,他们能够如此长寿,除了这些共同点以及自身的独有品格,最主要的是股市这种独有的环境造就的他们。

一遍遍经历忐忑、激动、兴奋、膨胀、失落、绝望……股市一天,人间一年。能够成为大师的,是经历了这种股市跳动的韵律,还能屹立不倒的人,他们或许在自己的投资业绩上没有败笔,但他们必定看够了人性、看够了博弈,所以他们被早早地“催熟了”。

这就是他们后来能够宠辱不惊的原因,也是长寿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