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内需不足只买医药: 如果真实现AI全产业链条,那么技术创新产生的复杂社会分工必然会刺激新消费替代革命,关键是,你能整出真AI?不要迷失于地产投资,加杠杆造需求,终归要还债的//@内需不足只买医药:回复@苏门_:今天许多人认为AI生产力是好的,老路是不好的。只要不走老路,限制地产和基建投资,经济就消费转型和科技创新了,就摆脱传统的增长模式了。这是近年来我们的主流观点。2021年开始对地产融资紧缩至今,地产投资下降了三分之二,结果不是经济如获新生,而是百业萧条,出生率创新低,股市逆世下行,科技公司市值严重缩水,AI水平与美国的差距拉大。
实事求是讲主流观点是错了,错在哪里呢?错在没搞清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走上了老路——用地产和基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之路?答案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由于国企大量存在,拿走相当大比例的经济收入,包括隐性的收入,导致总储蓄(M2)中企业的储蓄无法以消费的形式流向广大居民,为什么呢?因为国企的大股东是机构,机构是抽象的概念,它没有普通居民的消费需求,只有刚性的投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投资早已过剩,制造业投资是越投越过剩的投资。所以过剩的储蓄只能去搞地产和基建投资,因为地产和基建投资只消耗产能,建成后不会增加新的产能,还可以拆了再建,无限消耗产能,让创造经济需求变得十分简单,所以就弥补了居民部门的消费不足。与大部分人想当然的不同,消费不足不是因为走老路,而是于因为收入分配结构不偏向于居民。不是不搞地产基建投资了,经济收入就能更多的流向居民部门了,经济收入还是会滞留在企业部门,因为国企大量存在。不搞地产基建投资的结果是,总储蓄(M2)不断走高而物价下行,说明储蓄向实体经济传导的渠道被阻塞了,过去机构和富人的过剩的储蓄是通过地产基建投资,由地产基建产业链上亿万工作岗位和收入机会流向广大居民的,才有了过去30年经济高速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那么AI生产力能不能发挥同样的作用呢?首先AI生产力只需要很少的高科技人才,导致AI行业的高收入比传统行业更难向广大居民传导;其次你的AI生产力越先进,企业主越倾向于使用机器人而不是人来生产,机器人不吃不喝不领工资,普通人被降薪裁员,意味着经济收入更多的集中于企业部门而不是居民部门。那么在AI生产力爆炸,供给侧更加过剩的同时,需求侧更加萎靡,那么物价下行的压力就会更大,企业生产的商品打折也卖不掉,利润下滑让企业更多的降薪裁员。而股市是靠企业利润支撑的经济的晴雨表,任何国家的股市都不可能在通缩中走出牛市。所以发展AI生产力就能摆脱传统增长模式吗?答案是不但不能,反而更加需要。因为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偏向于居民,所以我们只能通过地产和基建投资来拉动需求。
引用:
2024-06-15 11:13
钱到底去哪里了?央妈发了这么多钱,M2的增速一直高于GDP和CPI增速之和,可市场依旧觉得没钱,股市日成交额经常低于7000亿,最近茅台实物下跌也很明显是流动性不足,到底哪里出问题了?
根据费雪方程式MV = PT可以知道,一定时期内的货币总量等于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乘以货币流通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