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的困扰:口碑、销量与标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新能源市场,跑出来的“黑马”往往出现了耐力不足的现象。

数据显示,今年5月,深蓝汽车销量为1.43万辆,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为6.72万辆。月均超1万辆的数字看上去还可以,但深蓝汽车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28万辆,目前年度目标达成率不到24%。深蓝汽车要完成今年销量目标,需要在剩下的7个月达成超21.3万辆的销量,每个月销量要超过3万辆。而这个数字对于目前的深蓝汽车来说,还存在很大的挑战。

作为长安汽车旗下首个自主纯电品牌,深蓝汽车被寄予厚望。

2022年4月,深蓝品牌正式发布;7月,首款战略车型SL03上市;12月,SL03克服重重挑战,单月交付破万;2023年6月30日,深蓝正式发布品牌战略,并启动S7大规模交付;8月4日,深蓝S7交付破万。

用时14个月,深蓝汽车创下了自主新能源品牌最快突破10万交付的新纪录。彼时,深蓝汽车在汽车圈内一炮而红。

然而,高光时刻来得很快,深蓝汽车的瓶颈期,来得也很快。如今,深蓝汽车似乎有点陷入前期猛冲,后劲不足的状态中:2023年,深蓝汽车的销量目标达成率,不到68.5%。而这,还是原定销量目标砍半后的成绩。

对此,市场上有分析称,近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战无休无止,年轻的深蓝汽车参与降价活动对品牌口碑损害较大。另一方面,与合资势力和行业龙头相比,深蓝汽车的品质、驾驶体验,以及口碑都略显逊色,尚未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生存压力较大。

其中,大额优惠降价,一方面不利于维护老用户,另一方面对于企业长期的发展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据扉旅汽车获悉,当下深蓝汽车仍处于“赔钱赚吆喝”的阶段。根据长安汽车2023年年报,去年深蓝汽车营收为258.83亿元,净亏损为29.99亿元。由此看来,曾多次加入“降价大军”的深蓝汽车,进一步以价换量的空间已十分有限。

而除了降价引发的消费者不满之外,深蓝汽车在品质保障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在去年3月份,就有不少车主发出联合声明《长安深蓝SL03车主致长安汽车的一封信》去维权。声明书中,客户列出深蓝SL03的具体故障,包括冬季部分车辆仪表屏幕及中控屏幕无显示甚至导致“盲开”现象、座椅加热后出现明显鼓包及座椅缝线脱落、自动刹车辅助存在严重缺陷等。

此外,虚假宣传也是投诉的重点,深蓝官方宣称车机娱乐系统的运营内存和储存空间为12G RAM +128G ROM,和第三方软件测试的8G RAM +64G ROM差别较大。对此,长安深蓝解释称,是因为深蓝SL03的车机搭载了安卓和QNX两个操作系统,分别偏向娱乐和安全的不同属性,12G+128G是两个系统的总内存,而分配给QNX的内存资源,也无法通过网络测试办法扫描到。这样的解释,类似于部分车企用过的文字游戏,更加败光好感。

今年,截至目前,据中国网汽车质量投诉平台数据统计,深蓝汽车的投诉量超30条;另外,今年315期间,曾有多位网友反映购买深蓝S7时被交付展车而非新车。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后入局者的深蓝汽在强手如林的新能源市场,也缺乏记忆点,其推出的深蓝SL03与深蓝S7,除了增程标签,其产品力上没有明显的短板但也缺乏突出的优势,在问界,零跑纷纷入局增程市场时,其份额很快被瓜分。

而为了提振销量,深蓝汽车也开始不断拓新,发掘到了越野车的可能性,推出了首款硬派越野G318。有分析称,站在深蓝的角度,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深蓝在尝试拓宽其潜在的用户群体。但这样不免也让人感受到了品牌调性的不统一,甚至会让消费者怀疑深蓝的产品规划是否清晰。

此外,新能源硬派越野市场本就相对小众,能否为深蓝汽车贡献大规模的销量首先是个问题。其次在这一领域,目前已有长城和方程豹等实力玩家,深蓝G318能在这一市场分得多大份额,尚难预料。

事实上,在越来越卷的新能源市场,留给深蓝的考验变得更为严峻,其不仅要面临大量外部竞品的冲击,还要面对长安汽车内部阿维塔与启源两大品牌的挤压。若销量、品牌形象与产品标签,一直无法得到改观,不排除在集团内部被边缘化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