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聪》Week1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5喜欢:18

上周组建了阅读《聪明的投资者》的读书群,这周是正式阅读的第一周。我基本是把阅读时间安排在每天早上,起床写半个小时东西之后。 这次应该是我第三次阅读这本书了。关于这本书,关于这本书的作者,在这里我就不多介绍了,对投资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查吧。我跟读书群的朋友们说过,这是关于投资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所以才把它作为读书群的第一本书。经典,必读。 这周阅读了最开头的序言、作者生平、本书目的及第一章的内容。以下主要对第一张的内容作一个总结 壹 读书笔记 投资与投机。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业务就是投机。 投资者分为两个基本类型:防御型和积极型。防御型投资者的首要目的是避免重大的错误或损失,其次是不必付出太多的努力、承受太大的烦恼去经常性地作出投资决策;积极型投资者愿意为挑选合理且更具吸引力的股票而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获得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 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将资金分配于高等级债券和蓝筹股,最简单的选择是两者各占一半,并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进行小幅的调整,另一种策略是,当“感觉市场已处于危险的高位时”,讲股票持有比例减少到25%,在“感到股价的下跌已使其吸引力与日俱增”时,讲持股比例提升到75%。只购买那些长期具有盈利记录和强有力的财务状况的重要公司的股票。 积极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具有内在稳健性和成功希望的策略,且在华尔街并不流行。相比防御型投资者,积极型投资者首先确定不会收获更糟的结果。解决障碍:人总是会犯错的,人的竞争能力有限,预测错误。 贰 阅读体会 不要高估自己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阅读本书,但我在这次的阅读过程中,仍然时不时有一种似乎从来没有读过的感觉。最近正好笑来老师也在说,要时不时地回顾专栏过往的内容,首先要把老师教的内容记住,才能谈后面的思考和践行。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感觉很多东西都记住了,但这是幻觉,其实有点像我们正在读的内容在我们的内存里运行,一旦停止运行,这些东西也就没有了,因为没有刻录到硬盘,没有形成我们的长时记忆,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当时明明记住了,怎么过一段时间就忘了呢,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记住。所以我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作标记,记录笔记,一方面,反复阅读,读一遍理解不了再返回去继续读,多读几遍肯定胜过只读一遍。 还有就是间断性学习。我在安排阅读计划的时候,提到每天阅读半小时,因为我知道,人一般专注地学习半小时就需要休息了,如果不休息,继续学习,比如连着两个小时,当然是可以的,但在这之后的很长时间,你就很难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甚至会暗示自己,学了两个小时了,今天超额完成任务,后面的以后再说吧,可能就会把安排好的学习任务推后。所以每学习半小时,应该休息一会。 关于学习内容,第一章实际上是总括性的,后面的章节还会继续深入地展开。很多同学反映学得很吃力,这也是正常的,像笑来老师说的一样,学习前面的知识可能需要用到后面的知识,所以别急。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投资和投机的区别,并把投资者分位两为类型,防御型投资者和积极型投资者。区别在于防御型投资者希望花费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平均水平的收益,积极型投资者希望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获得超出平均水准的回报。所以你首先得在投资和投机之间做一个选择,再在防御型投资者和积极型投资者之间做一个选择,选择符合你的价值观的选择。当然,这本书是讲投资的,你如果痴迷投机,就可以不用读下去了。 叁 总结方法 先说不可取的方法: 1.股价上升时买进股票,下跌时卖出股票。通俗来说,有点像现在很多人追强势股,买进最近上涨比较好的股票。为什么不可取,原因是不符合投资的三要素,属于投机范畴。不管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都没法证明这种策略的成功性。 2.买进认为最有前景的股票。也就是预测这些公司业绩会更好,股价会上涨。为什么不可取,因为存在两个很难克服的障碍,一是人总是会犯错误,就是你的预测可能是错的,二是人的竞争能力有限,就是说虽然你看好这支股票,但别人同样看好,所以股票价格已经反映了人们的这种乐观预期,你怎么才能证明自己在聪明才智和预测能力上更胜一筹呢。 再说可以采纳的方法: 1.定期定额投资法。作者叫它作“美元成本平均法”,其实就是定期定额投资,我们俗称的定投,可以每月或每季度投入同等金额的资金来购买股票。这是最简单的傻瓜式投资,但要注意,合理选择投资的标的,最好是选择一只覆盖多个行业的指数基金,而不是个股,这样会分散掉个股和行业的风险。适用于没有太多资金,但又每月都有工资收入的上班族,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现在很多券商和银行都有定投的服务,一次设置好,就不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打理了。缺点是收益率不会太高。 2.5050策略。就是把可投资的资金平均地分成两份,一份买入国债,一份买入股票(这里仍建议用指数基金替代个股),然后动态平衡,比如设置每上涨5个百分点后调整回最初各一半的状态,比如,如果股票上涨,两者比例达到65:45,则卖出5%的股票,换成国债,两者比例重新变为50:50,股票下跌时则反向操作。注意事项同方法1,尽量选择跨行业的指数基金。适用于已经拥有可观的可投资资金,且后续不会有新的资金进来的情况,当然如果有的话,也可以相应分配到两者之间。缺点是需要随时关注两者比例,达到一定的预设条件时,进行平衡操作,会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 3.2575策略。跟5050策略类似,但不一样的地方是,两者比例不再固定为50:50,不管是股票还是国债,最低25%,最高75%,在25:75和75:25之间动态平衡,哪个便宜就多买一点,哪个贵就卖出一点。比如,当行情极度高涨,人们极度乐观时,股票比例相应下降为25%,当行情极度惨淡,人们极度悲观时,比例升高为75%。这个策略比第二种对投资人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一方面需要你对市场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以确定投资比例,需要具备一定的估值能力,另一方面,要克服人性的贪婪和恐惧,在别人都买买买时,你可能需要卖出,在别人都卖卖卖,股票无人问津时,你可能需要买进。 以上三种策略都是适用于防御型投资者,最终目的其实都是为了制定纪律,约束自我,以保证我们低买高卖,不信你可以按上面的方法,再假设股市一会涨一会跌,自己推演一下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哪怕股市最后回到原点,我们手中的资产会变多。 肆 待解问题 1.我认可短线择股的不确定性,其实就是投机,无法长期取得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但长线择股是否可行呢,作者是给予了否定,我持怀疑态度。也就是说,是否存在一个人,他经过自己持续而深入地学习和思考,对某行业或某个公司,有自己独特的洞见,能够在别人没有发现投资机会时提前发现并介入,从而取得超越平均的收益。其实这就是成长股投资的策略。长期是否有效?是我的疑问,我倾向于相信。巴菲特说,自己是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百分之十五的费雪,可能这就是剩下的百分之十五的部分。 2.积极型投资者如何避免,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反而收获更糟的结果。这也是中国非常多的个人投资者面临的窘境。我们都倾向于过分自信,不屑于采纳格雷厄姆教育我们的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都向往能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但,投资过程中,不是越努力,越刻苦,就一定收益更高的。这也是我转向指数基金投资的最大的原因,因为我不确信,我的努力会换来更高的收益。所以,一方面我采纳防御型投资者的投资策略(略有变通),另一方面,也没有放弃对超越平均水平收益的追求,仍然在学习怎么成为一名真正的积极型投资者,而不是仅仅表现得积极,但结果反而不如防御型投资者。 3.关于投资与投机。作者讲了投资的三个要素,深入分析,本金安全和适当回报,但对于如何区分投资和投机,还没有完全想明白。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以为是在投资,其实是在投机,同样一笔操作,可能投资者和投机者都在做,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我认为关键点在确保本金安全。本金安全不是说永远不跌,而是避免本金的永久性损失。关于这个话题,我在《读书笔记》中提到过。正确区分价格波动的风险和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可能是区分投资和投机的关键。价格波动的风险是我们没法回避的,否则只能把钱存银行了,但千万别冒本金永久性损失的风险,那一定是投机的范畴了。

全部讨论

2017-01-29 20:57

能加我一个读书群吗?最近我也在读这本书。

2017-01-17 16:54

感觉读的比我深入多了,很期待下一篇,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