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首创环境(03989)$
不知道国内是否能看到这个相关分析文章,(据说摘自 陈瑞明 海通证券 宏观策略分析师)。希望有专业人士能交流一下是否真实 ?? 7%收益的投资就贱卖 ??10%以上的收益就一定能保障 ?但愿有人不是图样图那义务 !!!别什么时候人家北京一清华丽转身在国内上市,肯能性之一。120多亿的大盘子了,不知道该不该下手,犹豫中。。。。

《一环保类大型PE机构,污水处理在2012/13年好赚钱,当时政府刚开始加大环保投入,工业园区内没有污水处理厂,一招标就进来了,项目好签,价格也好。但是现在污水处理项目主要三方面问题:一是政府缺钱,不会单独给你一个好项目,而是PPP模式,好的坏的项目一起打包;二是新竞争者进入,瓜分市场。三是环保要求提升,投资增加,摊薄收益率。以山东某污水厂为例,2007年一期项目,日处理污水3万吨,初始投资额2000万,IRR达到10%。后来受新进入者竞争(民企依托地方资源进入)、以及环保要求提升(污水监测指标从4个增加到7个,额外增加设备投入700万元),导致目前IRR下降到6%附近。业务主管认为,污水处理、垃圾发电这类“依靠政府买单、赚取稳定收益率”的环保BOT模式,从兴起到红海也就2-3年。目前环保类中,危废是最景气的分支,受限行业产能供给、以及需求瞬间爆发(2013年两高司法解释、2015年新环保法,对危废处理做严格要求),其在江苏的危废处理工厂,处理单价从4000元/吨,提升到6000元/吨。但同时认为,危废再过3-5年也会进入红海(3或5年取决于环保证获批速度)。因为观察到产能扩张很激烈,例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装置,有些大水泥厂已经全线技改,水泥主业不赚钱,靠危废处置赚钱。还例如,观察到各路资本也在游说地方政府,新建危废处理厂(甚至贵阳这样偏远地区),未必是专业公司才会扩张产能,许多地方资本未必运营,只是依托资源,立项拿地取证,最后出售,这种模式也会带来产能迅速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