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特斯拉或在华测试无人驾驶出租车,三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智能电动车ETF(SH516380)$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的领军企业,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落地中国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引发广泛关注。在特斯拉加速推进无人驾驶商业化的同时,这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一、技术成熟度能否匹配商业化进程?

众所周知,特斯拉一直在大力推进其FSD系统的研发与测试。据悉,截至今年4月,特斯拉FSD的实际测试里程已经超过10亿英里。马斯克更是信心满满地宣布,将于8月8日推出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并开启商业化运营。然而,从技术层面来看,完全无人驾驶在复杂的真实道路环境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有待进一步验证。

以中国为例,虽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城市已经开放了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并颁发了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但这些测试大多还处于有人监管的阶段。截至2023年3月,上海虽然累计开放了超过2000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道路,但完全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运营仍未全面铺开。由此可见,在追求商业化进程的同时,特斯拉还需要继续打磨其无人驾驶技术,让安全与便捷兼顾,才能真正赢得市场和监管部门的信任。

二、政策法规能否为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作为一项全新的交通出行模式,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法规的引导和保障。在这方面,中国一直采取积极支持和审慎监管并重的态度。以上海为例,2023年3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实施细则》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无人驾驶创新应用已经步入"有法可依"的阶段。

但是,目前针对自动驾驶的政策法规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在出现事故时,如何厘清无人车辆、乘客、车企、路况等多方面的责任?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如何才能与技术创新协调统一?再比如,不同地区和部门在自动驾驶政策标准制定上还需加强协同。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快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把安全放在首位,让智能汽车产业在健康的轨道上有序发展。

三、中外企业竞争格局如何演变?

当前,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可谓人才济济,百度、AutoX、小马智行等一批本土企业正在奋起直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纷纷布局智慧网联汽车产业,以期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面对特斯拉加速落地中国,国内自动驾驶企业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一方面,特斯拉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的探索,有望为中国企业树立一个标杆和榜样,带动行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本土市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加熟悉本地的道路交通状况、政策环境、消费需求等,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具竞争力。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必须发扬"特斯拉速度",以开放创新的心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持续发力,加快建立本土化的自动驾驶技术体系,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开拓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只有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合作中谋共赢,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才能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

随着特斯拉等全球车企加速在华落地无人驾驶项目,中国有望成为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应用的前沿阵地和策源地。

来源:金融界

$宁德时代(SZ300750)$ $比亚迪(SZ002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