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6喜欢:4
我们知道日本长期以来就是负利率,换句话说,央行一直在放水,几个水龙头火力全开,存款准备金负利率,央行无限量买国债和股票,能想出来的招数全用上了,印钞机日夜不停,都快干冒烟了。
这事怎么看都离谱,按照经济学理论,这种大放水一般会造成通胀,但是日本几十年物价都没怎么涨过,这两年好不容易有点上涨苗头,日本政府上下高兴的什么似的。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放了这么多水CPI还稳的一批呢?
问题主要还是出在需求端,日本人太丧了,人均佛系,根本没有消费欲望。大家应该都见过这样的人吧,碰到啥事都波澜不惊,给馒头吃馒头,给鸡腿吃鸡腿,一副无欲无求的样子。这种人一般都经过大变故,整个人消极成了一潭死水。
日本也是一样,先是80年代经济的烈火烹油,全民陷入疯狂消费的癫狂状态。然后是90年代泡沫破裂,一下从顶楼掉到地下室,整个社会都在节衣缩食还债。老百姓经历冰火两重天后,心态彻底崩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来一次渡劫,所以大家能省就省,能不借钱就不借钱,一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什么极简主义,轻奢、收纳学都是这种状态的表现。
当然了,不敢不消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收入不增长,这事又跟日本的年功制有关。关于年功制,大家把日企想象成咱们国家的国企就好理解了,大概意思就是工资只能涨不能降,职位论资排辈且只升不降,企业还不能轻易解雇员工。
看起来年功制不像资本主义该有的样子,其实日本本来也不是个典型资本主义国家,中日韩奉行的都是东亚文化,而日本在这三个国家里又是最抱团的,可能是因为在一个小岛上,危机感让他们能拧成一股绳,年功制其实就是这种互帮互助文化的产物。
好处是经济上行期大家过的都很好,企业持续盈利,员工工资水涨船高,大家都没啥负担。下行期也有保底,只要企业不倒闭,大家都能有口饭吃。毛病是一旦有个风吹草动,这种制度就成了企业负担,比如90年代泡沫破裂,很多公司本来裁员降薪就能度过寒冬,但是因为这种传统存在,没法断臂求生,最后被一船人生生被拖死。
所以为了躲避风险,企业都学乖了,工资不能降,那就不涨,今年效益好宁肯多发点奖金也不能涨工资,不能辞退那就不招人,有活就找劳务工。劳务工大家都知道吧,现在很多大企业都是这种模式,100个员工里有40个正式员工,还有60个是从劳务公司次采购的人力,公司收缩阶段减少劳务采购就行了,可以迅速降低人力成本,还不用承担裁员风险。
日本在泡沫破裂后,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降到低谷,就是因为企业被伤透了,打死不敢招人。好在得益于父辈早期积累的财富,大部分年轻人其实并不缺钱,就算没工作,父母也能给口饭吃,有点像咱们现在医师公的孩子,父母工作稳定退休金也不少,啃老也能活下去。这也是为啥日本当年经济萧条期没出什么大乱子,中年人公司养着,年轻人有饭吃,都没到活不下去的程度。这要是放在非洲拉美,早就闹起来了。
而且这里还有个事,大家知道日本进入老龄社会了吧,老人越来越多直接导致养老金不够用,很多老人面临人活着,钱没了的困境,天天看着存折数字越来越少,难免心里发慌。所以老人们都比较拼,七十多岁还在打零工的大有人在,还有老人为了省钱,干脆故意犯罪,躲在监狱里有吃有喝,还能省下一大笔钱。
你说你要是个年轻人,看到这么个场景,你还敢花钱吗?更麻烦的是这种低欲望状态进一步影响了企业决策。有一种通胀是成本推动的通胀,比如这两年全球不太平,先是俄乌战争,然后是巴以冲突,原油价格飙上一个高位,按理说原材料上升应该会导致通胀,美国、欧洲就是典型的输入型胀,CPI一直居高不下。但日本特里独行,虽然也象征性涨了点,但是对他这个原油消费大国来说,基本就是毛毛雨,为啥呢?
主要是企业不敢涨价。日本人消费意愿不强,用经济学的话来说,需求弹性很大,价格涨一点东西就卖不动。不仅是日用品,连粮食这种刚需商品都变弹簧了。日本网络上流传着各种省钱攻略,10块钱能过一天,5块钱也能过一天,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这种情况下谁敢涨价?你敢涨价,我就敢不吃饭。企业不能转嫁成本,只能是压缩工人工资,这又进一步导致老百姓没有消费能力,陷入死循环。没有需求,放出来的水就进不了消费领域,通胀就起不来。

全部讨论

05-22 20:28

说得好像是印度

05-22 22:35

还有个重要原因资金外流

05-22 18:12

对了 请问下日本房地产 其实都在损耗,房价的走势是怎么样 具体介绍 不要网上那种

所以俺也一样?

05-22 16:46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