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4
很多人搞不懂汽车底盘调教调的是什么。就吹啥双叉臂就是好,豪车调教是很高的壁垒,等等。其实,悬架结构很成熟了。调教主要依靠弹簧和阻尼。以前只有被动的时候,确实很吃时间去调教。以前国产车销量也低。数据量也不如进口,当然会不如。
比如唐就有缺点。虽然避震调教让车内安静,滤振好,不走德国那种震动过度传递车内的“路感”。但是起码比起宝马X3级别的车来说,舒适感完全跟得上的。但是,毕竟积累有限,代价就是避震的寿命不怎样。毕竟样样都要,弹簧就不能太硬,不硬行程就长,这样麦弗逊侧向支撑力不足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但是又强行要撑住车体侧倾(对比途观和汉兰达等车,比亚迪同速度下的麋鹿侧倾要更小),那么这种侧向支撑就会给避震更大的侧向力。导致避震更容易磨损。买唐DM的都知道,6年内大多数车都要因为漏油换一两条避震,虽然是免费,但是折腾人啊。
但是,主动避震远比被动的好啊。而主动避震,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大幅应用的。而且,主要是国产厂在用。时间积累上,国内外没有差异。装车量,国产是国外的百倍千倍。数据积累上,国产厂是碾压豪车的。主动避震方面,别迷信国外豪车。和国产比起来,就是弟弟。之所以还勉强跟得上,那是用十万差价(兰博基尼有没有主动避震的差价)换来的,而国产只有几千差价。如果是FSD,四根一起也只有1000多差价。2000不到,避震方面,已经碾压100万以内的任何被动避震了。
而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的优势是什么?是转弯的时候,让车轮更好的保持垂直地面,更加贴服。然而,如果只是压缩了几厘米的弹簧,是根本没法体现优势的。要压缩或者拉伸到几乎尽头才行的。什么情况呢?类似于麋鹿测试,或者用绝大部分50万以下的(日本车100万以下)车的原厂车胎,要响胎的地步,才能体现这个优势。
那些车评人,直线走或者转弯连胎响都没出来,就说啥自己屁股感受到了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牛逼。绝对是扯淡。前双叉臂,后五连杆好不好?确实好。但是不是车评人那种信口开河的随意测试。
至于家用?如果不考虑极限转弯情况,还不小几千元换主动避震。如果考虑极限转弯,车胎打滑?还不如升级轮胎。500元的4轮胎升级,就可以抵消前双叉臂,后五连杆优势。
这也是为啥model3确实好的地方,避震行程非常短,车胎基本不用考虑倾斜问题。车胎又是用了50万以上级别车才用的。日本德国那些20万-30万的车,用的普通轮胎,吹嘘前双叉臂,后五连杆。简直就是抠门又害人(悬架成本差价远比轮胎差价低)。
但是,双叉臂也是有坏处的,就是空间占用大。用了双叉臂的,车内空间基本都会受影响。同理后五连杆。
要是对比合资30万以下的车轮胎来比的话,那就更加悬殊了。甚至可以说十几万的最低配汉,都可以秒杀29万的合资车的轮胎。不要说他们也是麦弗逊。就算是双叉臂,也照样暴杀它们。
当然,国产新能源的轮胎基本不错,但基本同价位就和比亚迪差不多。你要是很在意极限操控,要在弯道追求榨取1km/h。还是要选国产双叉臂+P ZERO级别的车或者model3。不过,代价就是车内空间会小很多。比如SU7和小鹏P7,就比汉小得多。通过车声加宽到2米+,实现空间大一点的极氪001,前后排空间也还是比不上汉。

全部讨论

05-18 11:53

感谢,正好在考虑买车

05-18 11:36

底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