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8喜欢:34
2024年10月我国养老金双轨制改革将结束10年的过渡期,意味着什么?我计算了一下,去掉过渡性养老金,2024年后体制内的工资会大幅度下降。
2014年,体制内的养老金从完全不缴纳,看级别和职务发放,改成了和社会养老金领取方式靠拢,自己缴纳,国家养老。而为了让体制单位安心转移,国家给了他们十年过渡期。在这十年过渡期里,如果新办法的养老金低于老办法,那就按照老办法全额补助,但如果新办法高于老办法,那就按照一定比例,每年多发高出的10%,直到今年2024年可以发放100%。
而这十年过渡期里,中人可能就其中待遇最好的一类人群了。什么是中人:对于2014年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
比如,我们看看广东省改革规定:在这十年过渡期里是有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
其中,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也就是说,基础养老金这个和我们企业职工养老金公式是一致的,最大的不同是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显然, 过渡性养老金这个部分就是参考以前老的办法,按职务级别和工作年限来制定高低。所以,很明显,这十年,过渡性养老金其实还是2014年前财政补贴的那部分。
广东省的过渡系数是1.2,很多省份最低是1,最高是1.4。而视同缴费指数每个城市都不一样,比如广州是1.1,而深圳平均是1.5。我们再看看缴费年限的规定:按照1994年开始计算到2014年,是20年。我们打个比方:
一个93年来深圳市区从事公务员体制单位工作的:深圳的2023年社会平均工资是13730元。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1.2%)。
他的过渡性养老金=13730*1.565*20*1.2%=5156.9元。
显然,仅仅过渡性养老金这一项,体制内的退休人员就多出了5156元,这其实已经高过了普通企业事业单位员工的退休工资。
更何况,他的整个养老金是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职业年金,四个账户组成。
基础养老金和大家一样。个人养老金本来公务员体制内就稳定,全额交且稳定持续。
而职业年金,是体制内的福利,基本比例是员工4%,单位8%,这一笔也是很高的,相当于社会养老年金。
这四笔加在一起,比普通职业员工高很多,也是理所当然了。而过渡性养老金,广东省的视同缴费指数是统一的。其他省份有的还会和职务级别挂钩。
因此,按照以上的分析,这十年过渡期,新办法比老办法拿的更高,主要应该还是过渡性养老金太高了。
如果十年期结束。理论上过渡性养老金应该会被取消。没有了这5000多每月的过渡性养老金,公务员整体养老金待遇会超过老办法?我看大概率不一定。
所以,现在说2024年过渡期结束,新办法会更高,那是因为没有彻底拿走过渡性养老金。理论上,既然过渡期已经结束,再给过渡性养老金是不靠谱的。我是建议结束期过后,体制内外,养老金全部拉平。即从福利层面保障老百姓最基本的退休收入,也要遵循多缴多得的市场原则。

全部讨论

03-26 17:55

他们创造价值了吗?有点搞不懂,不创造价值的为什么那么高

当时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2014后工作新人按你算的是差不多的。还有大批的中人呢,前面二十年没交的大有人在,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要等中人全部退掉才能说完全并轨。

03-26 17:05

我也看到了最近在讨论这个问题,那应该也多的,年金很高的,系数也远高于一般上班族

03-26 20:03

理解错了,过渡这块是一直有的,知道视同缴纳没有了才自然消亡。参考企业的。

03-26 19:23

你建议个屁事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