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的观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6喜欢:0
@主观的观:看到很多人有不同意见,说说我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除了24年的相关预测以外,其他的数据应该都是和公司沟通以后得到的,比如员工成本,客单价等。
24年的预测有没有道理?我觉得大部分还是合理的,特别是经营利润率改善空间有限的判断,我非常认同。
很多人看了研报全文,说净利预测太保守,是拍脑袋。
我也基本不看机构的业绩预测,所以在文中就没有引用,但是并不代表机构所有的业绩预测都是错误的,特别是这种年度业绩已经确定情况下的业绩预测。
对于投资者而言,有些时候区分愿望和现实并不容易,我也在努力中。另外,我也有一点海底捞。

热门回复

怎么说呢,十个机构十张嘴,如果你对这家公司没有清晰深刻的认识,会觉得他们说的似乎都有道理~

如果是这样,那不应该继续持有海底捞。同时,对于这篇研报很多人会觉得这个时点发预测,应该是和管理层通了气的(内幕信息)。但对于港股公司,我不这么认为。
这个预测我觉得是错误的,但也有可能错的是我。就各自根据自己的判断来用钱投票吧,错了要认。
认同你最后的表述,屁股决定脑袋很难避免,但还是要时刻警惕,尽力不要这样做

港股上市公司中,公司举办的callback和券商组织的业绩交流会多得很,只是大部分散户没有渠道参加而已,而且港股还不像A股必须要发公告,而且公告还要把交流的要点公布出来。

嗯,是的,我对这家公司不太了解。
但是,很多了解公司的人,也几乎只是在说机构的预测错误。具体而言,这么多数据,到底哪个有问题,自己的观点是啥,没有人详细说明。
所以,基本上没有啥交流的必要,每个人快乐的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就可以了

嗯呢,存在分歧才是股价变化的动力,到时候财报出来,再比较下就行了

提前透露业绩,这在港股应该很严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