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进“增利不增收”困境,腾讯音乐还能撬动多大「声」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娱商业观察

文/德黑兰

#五旬老太守国门# #那英 叶赫那拉氏的宿命# ……《歌手2024》无情撕开了内娱音乐市场的遮羞布,也让那英彻底走出了“好声音事件”曾带来的阴霾。

爱恨一阵风,业务能力始终是最好的硬通货。

无独有偶,在腾讯音乐交出那张“净利同增26.8%”的2023年度成绩单后,资本市场也对集团的新一季度业绩给予了更强的信心和期待。

5月13日,腾讯音乐2024年一季度财报发布当天,腾讯音乐港股股价在开盘后一度冲到57港元,最终上涨4.08%报收于54.850港元,创上市以来的最高点。同时,美股股价也在2023年年报公布后呈现出显著的上扬趋势,于5月6日创出33个月以来新高,达13.57美元。

目前虽稍有所回落,但也达到了13.340美元。

“良好”的开篇

“稳中有进,并超出市场预期”。

腾讯音乐对自己的一季度业绩做出的总结,确实可以在财报中找到数据支撑。

2024年一季度,腾讯音乐NON-IFRS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20.8%。同时在线音乐服务持续强劲增长,并又一次实现了会员数量与质量的双向提升:在线音乐订阅收入同比增长39.2%至36.2亿元,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20.2%至1.135亿,单季度净增长680万,创下迄今单季度最大净增长。

总体来看,重新确立在线音乐为主业的腾讯音乐,确实展现出了一片「声」机盎然的态势。不仅如此,据摩根士丹利预测,腾讯音乐今明两年纯利将同比增长17%及29%。

但有一根“刺”,不得不提。

TME执行董事长彭迦信在2022年Q4财报公布时曾信心满满的表示,2023年内,单季度的在线音乐服务收入将超过同季度的社交娱乐服务收入,同时将实现总收入和利润层面的同比增长以及用户质量的持续提升。

然而,时至今年一季度,这份美丽的愿景却只落地了一半。财报显示,2024年一季度,腾讯音乐营收67.7亿元,同比下滑3.4%,环比下滑1.7%。

事实上,早在2021年短暂突破三百亿大关至312.44亿元后,腾讯音乐的收入规模便进入了“滑坡期”,2022年同比下降9.3%至283.39亿元,2023年同比下降2.1%至277.5亿元。

再回到季度上,在2023年二季度同比增加5.5%至72.86亿元后,腾讯音乐的季度收入也开始呈现出持续性的同比下滑,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分别同比下滑10.8%、7.2%。

庆幸的是,季度下滑以及年度下滑的幅度都在收窄。

强劲背后的隐痛

音乐带来了信心和期待,但还不足以支撑腾讯音乐掌控未来。

首先,腾讯音乐的净利持增与贯彻推行的“节衣缩食”改革也密切相关。

一季度,腾讯音乐的总运营费用同比下降7.6%至11.4亿元,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从2023年同期的17.5%降至16.8%。其中,销售和营销费用同比下降11.8%至1.87亿元,一般及行政费用同比下降6.7%至9.49亿元。

其次,尽管在2023年Q2宣布付费用户破亿后,这一数字在今年Q1季度虽又强势增长至1.135亿,但这背后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春节旺季期间推出的各类促销活动。

所以我们看到,在一季度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量迎来季度最大增长的情况下,音乐订阅收入的环比增幅却出现收窄,从2024年四季度的7.2%下跌至5.8%。同时,在线音乐业务ARPPU从2023年四季度的10.7元下滑至10.6元。

需要强调的是,自今年1月9日0点起,QQ音乐将此前有优惠价格的用户绿钻豪华版自动续费价由11.4元/月一并拉齐至15元/月。

不仅如此,对比社交娱乐服务业务目前的ARPPU,我们还可以看到,腾讯音乐用户的付费意愿与付费习惯仍偏向于社交娱乐。今年一季度,社交娱乐业务ARPPU虽同比下滑55.4%至73.4元,但仍接近在线音乐业务ARPPU的7倍。

另一重不太乐观的信号在,一季度,腾讯音乐在线音乐的月活用户规模又双叒叕同比下降了2.4% ,连续多个季度的“失血”并没有止步之势,这既反映了短视频、直播等娱乐方式的冲击还在持续,也反映了一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对腾讯音乐“变相涨价”动作的不满。

接下来,腾讯音乐想继续通过会员涨价来保持在线音乐收入的上涨,很难。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微信会在今年年初推出“听一听”功能。

腾讯音乐试图利用腾讯生态打开新空间,但残酷的现实是,市场能找到的增量终究有限。据灼识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在线音乐用户规模为7.44亿人,同比增幅仅有3.7%。

AI还不是最优解

今年四月下旬,在“音乐版ChatGPT”Suno V3点燃全球音乐市场热情的一月后,昆仑万维基于天工3.0大模型打造的中国首个音乐AIGC模型——天工SkyMusic正式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并在横向测评中以6.65分的综合得分超越Suno V3,成为最新的全球AI音乐SOTA模型。(State of the Art,指当前技术在本领域技术指标全球第一)

AI正在全球音乐市场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风暴,置身其中的腾讯音乐也在更积极的锻造音乐与 AI 的化学反应。

同样是在4月,腾讯音乐与上海民族乐团的战略合作项目之一——《零·壹|中国色》国乐与AI音乐会亮相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这是全国首个由AI作曲的民乐音乐会,也是腾讯音乐天琴实验室和腾讯AI Lab联合研发的“琴乐大模型”的“处女秀”。

据官方介绍,该模型具备丰富的AI作曲和编曲能力。基于文本输入中英文关键词、描述性语句或音频,既可实现为普通大众提供“直接生成音频”能力——文本生成式音乐,也可为有后期编辑需求音乐人提供“同时生成音频与乐谱”能力——曲谱生成。

目前,“琴乐大模型”已上线面向全行业音乐创作者开放的音乐制作服务平台"腾讯音乐启明星平台”。

AI是一剂良药,腾讯音乐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想真正迈入“Next Level”,还很难。

一方面,AI在音乐市场上的运用和推广仍面临着强大阻力。在“音乐版ChatGPT”Suno V3宣布免费开放后不久,200多名全球知名音乐人联合发布的一封反抗AI的公开信,反对AI滥用,要求科技公司承诺不开发、破坏或取代人类艺术家的AI。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零·壹|中国色》中的表演曲目是由AI作曲与艺术家二度创作完成。也就是说,“琴乐大模型”目前也仅是一种辅助性工具,尚不具备独立产出动人音乐的“创造力”。

另一方面,网易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2023年网易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全年超过165亿,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6%。与之呼应,网易云音乐今年也在持续加速深化AI技术在音乐生产、消费、推荐全流程环节应用。

先是在元旦期间,通过AIGC作曲、编曲技术为央视新闻新年特别节目《迈出新步伐》助力,后在4月开启了平台AI音乐创作工具“网易天音”的内测。

腾讯音乐一样,网易云也在将未来引向一个标准答案:AI,而他们需要应对的不仅将是彼此,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