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4喜欢:0
GCL不是和富士康合作进入下游吗,富士康这样的EMS哪天真的在光伏里游刃有余,这个行业就真的进入微利时代了,别指有望抬头之日了!//@Mono:回复 @魔都圆: “所以如果GCL进下游是不是一个好主意?”这就是TSL、CSIQ、YGE的潜在风险。
引用:
2012-02-27 18:07
@Mono
$赛维LDK(LDK)$$英利绿色能源(YGE)$$昱辉阳光(SOL)$$尚德电力(STP)$$天合光能(TSL)$$晶科能源(JKS)$$阿特斯太阳能(CSIQ)$$晶澳太阳能(JASO)$$中电光伏(CSUN)$$韩华新能源(HSOL)$
这个能比较清楚看到目前各家都在做什么。上次@mono 问我对JASO的看法,我还停留在他电池产能2GW的印象...

全部讨论

2012-02-27 23:15

回复 @乔纳森严: 其实也还好,目前labor cost在光伏产品的成本中比重也就5%左右,根据LDK的披露,上游多晶硅的成本组成主要有:原料辅料30%,生产线折旧25%,能源(电、柴油)35%左右,人工3%,剩下是其他。下游电池的话,由于现在成本压缩地厉害,原材料就占60-65%,折旧10%,人工5%-10%,剩下是其他。估摸着组件也是差不多的水平。目前很多企业的成本还受制于市价下跌造成的存货跌价准备。所以其实去掉折旧、跌价准备等非现金成本,其实现金成本真的已经很低了。。。我觉得光伏产品的生产车间本来就和富士康没有本质区别。@mo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