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1喜欢:7
$药明生物(02269)$ 摘抄雪球作者@医曜 的文章,感觉说的不错。
CXO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能够保持较高研发水平的情况下实现降本增效,这是整个医药产业长期发展之后的自然选择。如此趋势下,CXO企业养成了一个兼具成熟科研团队和临床设备的研发体系,它犹如一条稳固的护城河,不同的CXO企业之间护城河的宽度也各不相同。
这种成熟的研发体系并非突然建立的,而是经过长期岁月积淀所慢慢形成的,因为大药企不会突然将自己的重磅研发项目贸然的交给陌生的CXO公司,它们更愿意保持研发效率的高效稳定,更愿意降低合作流程中的沟通成本和摩擦成本。
药企与CXO之间的合作,实则是极为稳固的,它们之间的合作更像是一种彼此契合的信任。基于此,海外药企与中国CXO的断崖式脱钩是并不现实的,因为这是违背产业发展规律的,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很难找到如中国CXO这样高效、稳定、优质的医药研发外包产业链条。
或许印度、韩国的CXO公司会在短期内获得一定量的订单,但订单规模一定是试探性的,毕竟成本、专注力、执行力等多个维度的数据都是有待考察的。中国CXO公司已经在全球树立了高效的业务样板,这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制造红利和工程师红利是不会在短期内被颠覆的。
退一步来讲,即使真的出现极端情况,那么中国CXO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依旧存在的,极高的研发效率是不会改变的,对比替代者中国CXO产业有信心交出更高效率的答卷。
CXO犹如一种医药产业的主流武器,而中国CXO则属于最先进的那一批。如果部分海外药企放弃中国CXO,那么它们的研发效率将会出现下降,这是违反医药产业发展规律的,也是必然会失败的;而那些坚持与中国CXO合作的药企,无疑会用极高的长期研发效率去冲击整个产业,甚至重塑全球医药产业格局。
回归CXO本质,这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成本与效率,它早已成为现代医药产业发展的一环。只要中国CXO持续保持极高的效率,那么它是无惧任何冲击的,毕竟这才是CXO产业的第一性。

全部讨论

分析是对的,道理上没有错,但药明已经遭遇了定向爆破,只要米国的生物安全法案通过,不管附加了什么条件,目前持仓的国内外基金都是需要减仓避险的,所以目前的股价能否抗得住?还真不好说。$药明康德(02359)$ $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SH603259)$

05-25 11:00

上下游都是生产企业,终端是消费者,现在消费者被强制转向了,没人说药明不好,只是…
若是制裁落地,如何定价呢,这是个大问题,企业高层或者也闹不清,现在价格怕是顶不住
变数还有,且很多
这种心里按摩文章,会大量出现,因为大家都需要,像是美丽的谎言。
如果炒股是养家糊口,最好把情绪与事实分开看

心理按摩要不得,该割还得割,会越套越深$药明生物(02269)$ $药明康德(SH603259)$

Fro企业,尤其药明的护城河说法,成本和效率!

05-25 11:32

CXO有很深的护城河

05-26 08:00

分手了,短期还是有念想,三五年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