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创始人瑞达里奥《穿越债务危机》全译(73)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0

本节核心摘录

1、美国人的房子到了最危急的时候:(房价下跌)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从诸多的统计数据中开始显现出来:住房贷款不良率提升,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速度减慢,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速减缓等等,不一而足。政策制定者明白,情况将会变得更加糟糕:约有两百万接受了可变利率房贷的借款人将在2008年面临“诱惑利率(译者注:借款时机构为了吸引借款人,会设定一个有时间期限的较低利率)”到期的问题,届时他们的还款额将出现大幅跳升的情况。(对此,)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房贷借款人延长诱惑利率,以减轻还款负担。但最终该计划搁浅,因为保尔森难以将纳税人的利益弃之脑后,(如该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则其影响尚未可知。

------------------------------------------------------------------------------------------------------------------------

往期翻译合集请前往

桥水瑞达里奥《穿越债务危机》全译合集

------------------------------------------------------------------------------------------------------------------------

案例分析:美国2007年大次贷危机之十四

2007年秋季发生的故事(4)

在我们做完风险评估后,我们更换了使用的银行、投行以及股票交易人,同时将风险暴露从高风险板块转移到中风险板块,甚至是低风险板块。

2007年10月末,市场情绪迅速转坏,原因是预期的次级证券总体损失开始上升。在摩根大通计提2亿元减值准备、美国银行宣布盈利大幅逊于市场预期之后,美股在10月19日当天大跌2.6%。

情况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次级贷款所造成的损失要比银行们之前估计的大得多。尚不能确定的是,(次级贷款暴雷所造成的)房地产市场的压力会在多大程度上打击美国居民。毕竟,美国人的消费占据了美国GDP的半壁江山(大概70%左右),以下是我们当时写的每日观察:

(桥水每日观察)10月30日:房地产价格和居民财富双双下跌

不断走弱的房地产市场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经济,例如房地产开工量下跌,或是房地产相关支出下跌,再或是因借了大量的房贷导致没有余钱花在其他非房地产的消费上(译者:同为房奴,深有体会,钱都还贷了,还消个什么费),亦或是财富总量的不断下滑。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一样,单单是融资额(以房产作为抵押,获取融资后花费在其他地方)一项,降幅在最严重时就能达到3%,(照此趋势)很快这项数据就要迈入负值(如果往后消费增速依然如此,融资额受到负面影响的程度将更深)。同时,建筑开工量下滑了20%之多(以年化计算),相当于对真实经济增速造成1%的拖累···不动产的市场总值达到了GDP的167%,所以居民财富缩水的程度相当于GDP的50%。

(房价下跌)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从诸多的统计数据中开始显现出来:住房贷款不良率提升,新房和二手房的交易速度减慢,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速减缓等等,不一而足。政策制定者明白,情况将会变得更加糟糕:约有两百万接受了可变利率房贷的借款人将在2008年面临“诱惑利率(译者注:借款时机构为了吸引借款人,会设定一个有时间期限的较低利率)”到期的问题,届时他们的还款额将出现大幅跳升的情况。(对此,)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宣布,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房贷借款人延长诱惑利率,以减轻还款负担。但最终该计划搁浅,因为保尔森难以将纳税人的利益弃之脑后,(如该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则其影响尚未可知。

与此同时,在桥水内部,我们通过研究各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完成了损失估计前瞻报告和压力测试。我们的研究让我们对于市场整体情况洞若观火,11月21日我们发布了“特别报告”,摘录如下:

桥水特别报告

我们认为哪些问题上在控制范围&我们认为哪些问题将会失控

1、有一些信用问题已经浮出水面,有一些还没有。

2、那些已经浮出水面的信用问题(例如次级贷款和结构性投资工具)将会继续扩散,但是扩散程度将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即不会无休止的扩散,即便会对经济造成打击,也不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原因是这类问题资产的规模尚且可控,其资产权属较为分散,且有相对较大规模的接盘力量作支撑,接盘人很多是垃圾债券的专业买家,这些人买入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处于充裕流动性供给的环境当中。要想处理这类危机,一方面得做出明智的决策判断,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世界各个央行、财政部、法规制定机构和金融机构的通力合作,之前数次危机的解决也有赖于上述各项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期望央行和财政部能够明智的实施危机管理、齐心协力的进行决策,因为我们顾及卷入这场危机之中的人民,而且应对危机的合理措施也相对清楚。

3、我们同样“相信”,那些潜藏在水面之下的信用问题,其严重性和威胁性要比那些已经浮出水面的信用问题大得多。导致这些潜在问题的原因是:a)相当长时间以来有大量流动性渴望寻找投资出路;2)投资者们越来越不谨慎,越来越追求投资到那些结构化的、加杠杆的、流动性差的、有风险的投资品,以博取高回报。在像次级贷款或其他信用切块产品出现问题之前,我们以及其他机构(如政府监管机构)对这些产品的风险暴露规模尚未有足够清楚的认知,所以很难一针见血的说清问题所在,也很难知道这些问题会以怎样的形式展开,也不清楚一旦金融压力骤然升高时这些问题会和其他各方面要素形成怎样的共振。但我们确切知道的是,这些风险暴露的规模在以指数速度不断膨胀,现在已经变得很大,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许多并不谨慎、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投资决策。我们相信,如果这些潜在的问题浮上水面,要把它们控制住会有相当的难度···

4、尽管我们不相信那些潜藏在水面之下的问题会立即浮出水面,但我们依然需要保证桥水在这类头寸上有最小或是没有风险暴露,而且有足够的保护来应对拉大的信用/流动性差价、跌落的股市、破灭的套利交易、走高的波动以及违约的对手方。

5、我们统计了所有机构持有信贷危机的风险暴露规模,我们认为全球范围内以盯住市场口径计算的(信贷危机)损失规模在42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全球GDP的1%···我们估计未实现的损失规模远远大于已实现的损失规模,因此我们预计将会有更多的资产减值现象出现

------------------------------------------------------------------------------------------------------------------------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道琼斯指数(.DJ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