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水创始人瑞达里奥《穿越债务危机》全译(56)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本节核心摘录

1. 货币政策的初次收紧并不一定导致经济受挫:1936年8月至1937年5月之间,美联储将准备金率从8%提升到了16%,整整两倍,就像下图中所看到的一样。不过,1936年8月出现的第一次紧缩,没有对实体经济和股市造成打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首次收紧不会伤及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案例,在历史中比比皆是,这一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2. 竞争性贬值最终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在当时,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有某国家出现货币贬值,那么它的竞争对手国家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贬值自家货币。此举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混乱,而且最后大家都会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最终,所有国家的货币相对黄金都会出现大幅贬值,但是货币与货币之间变化可能根本没那么大。

2. 什么是处理问题的正确姿势: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将其手中持有的黄金卖给美国政府以换取美元时,美元的总数将增加(例如通过印钞票的方式),在经济复苏很强劲的时候,人们并不想要这样。相反的,在当年12月23日时,黄金流入或者是新开采的黄金被执行了冲销操作——换句话说,是由财政部买入了这些黄金,并用其在美联储所设立的现金账户来进行支付,而不是印钞票(译者注:看到美国这样的做法,再想想中国在2009到2012年期间做了些什么?)。

------------------------------------------------------------------------------------------------------------------------

往期翻译合集请前往

桥水瑞达里奥《穿越债务危机》全译合集

------------------------------------------------------------------------------------------------------------------------

案例分析:美国1929年大萧条危机之二十五

1936-1938:收紧导致衰退

1936年开年的时候,双方仍然争个不停。罗斯福总统想在大选之前提前表达出对于通胀的担忧,所以他在1936年春天时,站在了支持收紧保证金的这一边。美联储主席埃克尔斯担忧银行在低利率时期积累了过多的债券和贷款,这些资产面临在高通胀的时候化为乌有的风险。

当年5月,美联储仍然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虽然时任财政部长摩根索临近辞任,但是他的影响力没有减少,他也是一个强力反对《1935银行法案》的人。当年7月,美联储主席埃克尔斯单独与罗斯福总统见面,解释了其想要提升准备金率的意图,并且向总统保证,如果他感觉到利率要上升,那么他不会采取该种措施。此外,如果投资者们甩卖债券,美联储将会一一接下。当月月底,美联储就收紧了准备金率。在执行这一步动作的之前,美联储和艾克尔斯并没有告知摩根索,这也导致后者在知道情况后气急败坏。在市场上出现极小幅度的债券抛售潮后,摩根索命令纽约联储的哈里森动用财政部的户头从市场上买债券。华盛顿联储也加入了这次行动,其在市场上买入长期债券,卖出短期债券,就像埃克尔斯向总统承诺的那样。1936年8月至1937年5月之间,美联储将准备金率从8%提升到了16%,整整两倍,就像下图中所看到的一样。不过,1936年8月出现的第一次紧缩,没有对实体经济和股市造成打击。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首次收紧不会伤及实体经济以及股市的案例,在历史中比比皆是,这一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

由于前次收紧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所以美联储在接下来又采取了两次收紧,第一次是在1937年3月,第二次是在1937年5月。其中第一次的幅度是最大的(几乎占了上涨总额的一半儿),如下图所示。

由于准备金率迅速收紧,超额准备金从30亿美元的规模下降到不到10亿美元。

法国和瑞士的货币汇率出现贬值,使得美联储实施的紧缩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效果得到了加强,一场以贬值货币为手段来获得贸易价格优势的战役打响了。在1936年9月,由美国、英国和法国所达成的三方协定正式签署,协议中各方承诺将避免竞争性贬值现象的发生。在当时,显而易见的是,如果有某国家出现货币贬值,那么它的竞争对手国家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贬值自家货币。此举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混乱,而且最后大家都会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最终,所有国家的货币相对黄金都会出现大幅贬值,但是货币与货币之间变化可能根本没那么大

1936年,战争在欧洲首先打响,使得更多的资本投向美国避险,此举导致了美国股市和经济的持续繁荣。在这一年,总统和其他政策制定者更加担心的是黄金的大幅流入(因为可能会造成热钱核心业务规模的快速提升)。上述的担心包含了三层的内容:

1.股市的大幅上升。此时的股市相对于1933年时的底部已经翻了四倍,而且还在快速上升:1935年期间涨了40%,1936年期间涨了25%。政策制定者们担忧随外国投资者而来的大量黄金被兑换为流动资本,并最终转换为美国股票。

2.黄金流入所造成的通货膨胀效应增加了货币规模压力。1936年10月时,通胀率已经从最初的0%左右上升到2%左右。

3.美国对于黄金的流出压力将变得更加脆弱(例如资本退出)。其中一项具体的担忧是,欧洲国家将通过卖出部分美国资产以及提现黄金的方式,来为他们的战争进行融资,这将减弱其他美国资产的投资者的套现能力。

为了对冲掉这些流入所产生的效应,罗斯福总统在12月宣布冲销行动开始。通常情况下,当人们将其手中持有的黄金卖给美国政府以换取美元时,美元的总数将增加(例如通过印钞票的方式),在经济复苏很强劲的时候,人们并不想要这样。相反的,在当年12月23日时,黄金流入或者是新开采的黄金被执行了冲销操作——换句话说,是由财政部买入了这些黄金,并用其在美联储所设立的现金账户来进行支付,而不是印钞票(译者注:看到美国这样的做法,再想想中国在2009到2012年期间做了些什么?)。从1936年末到1937年7月,财政部冲销了价值13亿美金的黄金流入(大约相当于GDP的1.5%)。从下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冲销规模逐渐扩增,之后在1936年到1937年期间,黄金及其他资产的购买速度减缓,货币规模增速减缓,而且回落到了黄金储备的增速以下。为了降低流通中的货币规模,美联储也提升了准备金率。

------------------------------------------------------------------------------------------------------------------------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道琼斯指数(.DJI)$ $纳斯达克综合指数(.IXIC)$

------------------------------------------------------------------------------------------------------------------------


全部讨论

2019-11-14 14:02

中国在2009到2012年期间做了些什么?也是用现金账户买了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