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迎秋:李书福露面上海!罕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文|吴迎秋

昨晚,李书福出现在了上海梅赛德斯·奔驰中心。细心人发现,李书福好久没有在自家的活动上露面了,除了一年多前“星越L”发布会之后几乎没有出现在吉利汽车的公开活动。但这次不一样了,不仅上台来了一番开场白,而且他的身份变成了星纪魅族科技集团创始人。这样的变化让很多人关注。

这次活动是“领克&魅族无界生态发布会”。熟悉吉利汽车的人,都知道领克是吉利旗下的一个高端汽车品牌,但“魅族”是个手机的品牌,怎么跟李书福连在了一起?很多人是不清楚的。

半年多前,李书福收购了“魅族”。一时间,关于“李书福要造手机了”的说法不少。事实上,昨晚的发布会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推出了三款魅族高端智能手机。现场也不同于一般的汽车产品发布会。特别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魅友”们表现出来的“狂热”,让我们这样的“老汽车”开了眼:原来新产品发布会可以是这样的!过去,我们汽车厂的发布会怎么就没有如此热烈爆棚的氛围呢?

相信李书福置身昨晚的发布会也会暗暗自喜,吉利搞发布会又走到了同行的前列。

但李书福一定不会如此简单去想这个问题,收购“魅族”也绝不为了要跨界造手机,而是为了打破造车的边界。就像他昨天在台上讲的那样:世界一定是万物互联的。他想要干的就是将这个理念在汽车上走通。

我一直在说,新汽车已经进入下半场。什么是新汽车?它就是一个将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物种。概念是新的,技术、技术路线是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等都是新的。新汽车的上半场主要是围绕着新能源的动力展开,下半场则是在智能化上分出胜负。实事求是地说,过去一段时间,汽车企业,包括新势力车企在智能化这条路上是有挑战的。从最早语音交互的车机,到现在的智能座舱,甚至智能驾驶系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五花八门”之后,渐渐地走向了同质化的道路。所谓的智能化水平高低,最多也就是今天你发布了一个“2.0”,明天他就来一个“3.0”,几乎看不到实质性的技术革命和突破。

过去几年中,一直有人说“车机”玩不过手机的事。太多的汽车厂也一直在努力,希望改变这样的尴尬。在他们看来,只要解决了“快”与“懂”就行,却发现,你今天“快”了,明天你就“慢”了;今年你“懂了”,明天别人比你“更懂”。最可笑的是,我经常遇到,来接我参加新车机车型发布会的司机一上车,就打开手机导航的现象。

车机玩不过手机的问题可能是多层面的。在与汽车厂交流时,他们多会强调汽车的复杂性;但在与手机厂交流时,他们一定会告诉你“底层逻辑”的不同。无论如何,用户的需求是核心。在这一点上,汽车厂真的应该像手机厂学习,就像昨晚的发布会,“魅友”们在现场的尖叫、呼喊,就说明了厂家给出的就是用户需要的,特别是每一个技术细节的更新,它的操作逻辑就来自于用户。而这多少说明了汽车的新品发布没有这样“嗨”的场面的原因了。

看得出来,领克汽车与魅族的无界生态联手才刚刚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合作、更新的用户体验带给大家。将手机放进车里,或者说将车机变成手机,领克汽车是第一个尝鲜者,他一定会让领克汽车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有利的位置。并且也可以预料,随着这样的无界生态的不断深入,领克汽车也定会在汽车智能化技术发展道路上,走出一条不同于别人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和品牌特色。我总在讲,如果有一天,当人们因为有了汽车而可以“扔掉”手机的时候,汽车的智能化之路才算真正的走通了。领克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从这个层面上,我们也就理解了李书福为何“一反常态”出现在了汽车新品发布会现场,并且还“破天荒”地来一番“高谈阔论”了。因为,在李书福看来,这是一次新的革命性的开始。人们关注李书福这两年为何很少露面了,是因为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一个敢想、敢说、敢干的人,从“四个轮子一个发动机”到大手笔并购沃尔沃汽车、参股戴姆勒奔驰,到今天一手打造了吉利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领先地位。大家无不是听其言、观其行,一步步看着吉利的成长。只要他说了,一定会让人看到问题;只要他干了,不外乎他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过去一段时间,他露面少了,也不出来说话了,是否因为他认为“没什么可说、没什么可做”?我们不知道。但今天的再次露面发声,一定是他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值得做了。这次他的“罕见”露面值得大家关注。像李书福这样的成功企业家已经不会太在乎卖多少车,赚多少钱,而是追求有价值、有开创性的事业。当然,也不排除他想将魅族手机打造成手机行业的汽车。毕竟,昨晚的发布会,魅族已经提出了要重回手机业务前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