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66回复:57喜欢:71

拼多多确实比较懂消费者,懂用户,从诞生那天起,它就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思考问题的,是立足于消费者这一端展开业务的,这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历史决定的。

阿里的诞生是盘古开天地,初衷是去帮助商家他们做生意,处处都得为他们考虑,他们好了才有后来的事,用户都是后面慢慢培养出来的,而京东是利用互联网做生意更方便考虑的,它自己就是商家。

拼多多是相当于先找到了一个自来水一样的流量,先有了消费者,商家闻到肉味了主动来服务消费者,这时候平台制定规则就可以尽量站在消费者的立场,开启了逆向淘汰商家的历史进程,你成本高,做不了更便宜你就让开,让能做的来。只要拼多多始终讨好消费者,打广告,补贴,让他们呆在拼多多上,那商家就不得不参加这个游戏,所谓的反向订制,其实是定制商家的供应链效率,不是订制具体产品

精彩讨论

王小大力2019-08-22 15:55

分析的厉害了

财富严选2019-08-22 20:55

这种低调的ID,隐隐中透露一股扫地僧的气息

午后窗外的阳光2019-08-22 23:16

比较纠结,为了避免浪哥人设崩塌,被先进阶级淘汰,就要论证浪哥的观点不完善,这既不容易也很让人为难。
但还是决定要拯救浪哥,毕竟阶级感情在!
拼多多是高大上的电商,但拼多多的商品,是传统制造业的产品,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传统制造业的竞争是超充分白热化的,除非发生革命性变革,否则一分钱一分货,买的不如卖的精这种古老商业逻辑颠簸不破。拼多多如果不能控制产品质量准入(实际沃尔玛可能做到,但拼多多是不可能做到的)不能整合供应链(品类繁多也超出了它的能力),那么拼多多就是在以价格为单一标准逆向淘汰商家,这种情况一时有效,但也会聚合品牌风险,长久看,最乐观的估计是按过去的最低端产品占行业产品营收的三分之一的比例存活下来。
最穷的人和最便宜的商品承担着最高比例的流通成本,明显的像是种子化肥农资,流通成本占出厂价的一倍,拼多多确实对满足这部分需求有功德,但是原流通渠道的这成本,包含了熟人社会的风险救济,拼多多打掉这块成本,自己去富集品质风险,假以时日,如何评估,有何后果是个问题。如果风险暴露,形成口碑,到时无论拼多多怎样讨好客户,恐怕也无济于事。
任何消费行业,都不乏靠低价搅局出位的参与者,举个大家都关注的例子,像小米挟智能手机爆发之势,结合互联网营销,可谓不缺革命性创新,但小米主打性价比,现在再看小米手机在国内的行业地位,和当初大家对它的期许是不是差距很大?太阳底下无新事,拼多多还没小米的先发优势呢,后市如何,看个三五年后再说吧!

茶经一卷2019-08-22 18:58

千万不要把浪哥拉到你们的阵营,我们底层劳动人民已经没有朋友了,我们的苦没人说啊,给我们留几个。

可爱的老熊2019-08-22 23:14

按这个逻辑,最终会陷入劣币淘汰良币的模式,比的就是供应商谁会偷工减料,真材实料的第一个被淘汰

全部讨论

2019-08-22 15:55

分析的厉害了

2019-08-22 20:55

这种低调的ID,隐隐中透露一股扫地僧的气息

2019-08-22 23:14

按这个逻辑,最终会陷入劣币淘汰良币的模式,比的就是供应商谁会偷工减料,真材实料的第一个被淘汰

2019-08-22 17:36

拼多多采取了很多新颖的营销手段,但是看起来大部分的营销方式是围绕补贴进行的,很可能拼多多竞争力的核心其实是就是补贴。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么当拼多多再大一些的话,阿里是否也会开启补贴战?假如真的发生了补贴大战,相信这个市场上没有赢家。拼多多不同于美团,美团是垄断者,补贴后可以提价。拼多多是后来者,未来的路不会很轻松。

2019-08-22 21:02

供大于求的年代

2019-08-22 20:56

本质就是逆向资本主义:商家向消费者购买确定性。

2019-08-22 16:44

一出场都说自己是清风扬,时间长了才知道现实中只存在君子剑

2019-08-22 16:17

阿里是客户第一,多多是用户第一

2019-08-22 16:04

是这个逻辑,低价拼团倒逼上游改造供应链效率。

2019-08-22 15:55

工友们到底用哪个多?和大家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