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 有了「择优理赔」——买重疾险的最好时机是现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家好,欢迎来到起点保险事务所。

新年第一篇,聊聊最近咨询比较多的话题,旧版的重疾险即将全面退市。

这无疑将会对我们买重疾险的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能够感受到,大家近期对于重疾险的热情提升了不少。

有之前咨询过我,一直没有买,到现在确定想要买了。

有问旧定义下的重疾和新定义,到底有哪些区别?

还有人在纠结,是趁现在买旧的产品还是等新规之后?希望今天的这篇文章,能够让你意识到配置重疾险的紧迫性,因为留给我们思考的时间不多了。

同时,也是作为自己的一个记录,多年过后回过头来看,自己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变化。让我们一起在来回顾一下,行业关于重疾险的变革:

1983年,重大疾病保险起源于南非,由当时的心脏外科医生巴纳德所发明。

1986年后,重大疾病被引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1995年,我国内地市场引入重大疾病险,当时只保7种重大疾病。包含:恶性肿瘤、心肌梗塞、脑中风、重大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搭桥、尿毒症和瘫痪。

2007年,《重大疾病保险的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出台,一直沿用到现在。

2013年,《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将预定利率从2.5%提升到了3.5%,重疾险的性价比有了极大的提升。

2020年11月5日重疾新定义正式发布,旧定义产品销售截止日期为2021年1月31日。

而这一次的重疾险变革,又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目前各家公司在售的所有重疾险,都必须在2021年1月31日前全部停售

很多朋友看到这个政策后,都过来问我,是趁着停售前买旧定义的重疾险,还是等明年2月以后买新定义重疾险呢?

说下我的看法,我个人更建议配置老定义的重疾险。

主要有2点:

1、重疾新规对买保险的具体影响

2、择优理赔政策

一、重疾新规对买保险的具体影响

为了方便大家一目了然地查看,把重疾新规更新的内容,整理如下图:

整体来说,重疾新规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挑选几个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变化,详细说一下。

①重疾新规下,有些疾病、能赔的钱变少了。

主要涉及到甲状腺癌、原位癌、特定轻症

新规的一大变化,针对甲状腺癌不再按照重疾赔付了,而是要分级赔。

分期为I期的甲状腺癌,被剔除出重疾范围

按照之前的旧版重疾,可以赔100%的保额,以后最高只能按照30%赔付,理赔金额大打折扣。

也就买50万保额的重疾险,确诊轻度甲状腺癌,旧重疾险能赔50万,新定义下最高只能赔付15万。

②特定轻症赔付比例,最高不超过30%

特定轻症,指的是重疾新规统一定义的3类高发轻症:轻度恶性肿瘤、较轻急性心肌梗死、轻度脑中风后遗症。

目前市面上有些重疾险,轻症的赔付比例能达到45%,有的甚至更高。

新规执行后,再推出的重疾险,针对这3种高发的特定疾病,赔付的钱就变少了。

曾以为新定义,针对高发甲状腺癌剔除重疾,理赔会变少,保费会下降。

但从目前已经发布的新定义产品来看,恐怕很多人要失望了。

以目前已经上市的某款新定义重疾为例,100种重疾单次赔付,18种中症2次赔付,36种轻症3次赔付。

一位30岁的男性投保50万保额,交费30年,年交保费是10400元,而目前在售的旧定义重疾险,保费是要比这个低的。

更重要的是,这款新定义重疾险是大湾区专属,而大湾区的保险费率本身是有政策优势加持的。

这也是我认为新规后的重疾险不太会降价的原因。

当然了,新规也有利好的一面。

①一些重疾的定义更加明确,更加适应现在的医学诊断。

比如:冠状动脉搭桥术:将“「开胸」”改为“「切开心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做这种手术,已经不需要“「开胸」了,大多被微创手术取代了。

主动脉手术:明确了「腹腔镜」和「胸腔镜」都符合理赔标准。②增加病种

2007版的重疾理赔标准,统一规定了25种重疾的定义,基本能覆盖90%以上的高发重疾。

这次新定义,在此基础上又增加3种重疾,以及规定3种高发轻症,总数达到31种。

所以,重疾新规的发布,总体上有利好有利弊。

为什么我还是要建议你现在买重疾险呢,答案是「择优理赔」。

二、择优理赔政策的加持

目前很多公司都已经推出了重疾择优理赔服务,也就是说未来客户出险,新定义和旧定义哪个有利于客户,就按照哪个来赔。

这样的话,对于购买旧版重疾的客户来说,就更划算了。

但是,择优理赔只针对目前投保的客户,也就是说还有最后20来天的时间。

而当下针对旧规重疾险的“择优理赔”相当于特殊时期的福利。

另外,关于很多朋友在问,如果没有“择优理赔”的公司,产品遇到刚还新规可以赔付,旧规则不能赔的情况怎么办?

这就需要从监管颁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找答案了。

办法第23条规定:“健康保险合同生效后,被保险人根据通行的医学诊断标准被确诊疾病的,保险公司不得以该诊断标准与保险合同约定不符为理由拒绝给付保险金”

有了这条兜底,我们以往的重疾险定义可以理解为一直跟随诊断标准和治疗手段持续进化的。

现在很多保险公司推出了「择优理赔」,是帮助我们更加明确了它的应用。

没有推出「择优理赔」的保险公司,我们也不用担心,有《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保障。

保险公司理赔要按照最新的医学诊断标准,更加的人性化。

比如最近出现的一起择优理赔案例,理赔“脑中风后遗症”。见下图:

新旧定义在理赔上有一定差异,从“脑中风后遗症”来看,理赔标准有明显的区别。

“脑中风后遗症”是新定义相对宽松的,但也有一些疾病定义,旧版本比较宽松。

这也是「择优理赔」存在的价值所在。

有多少人会遇到「择优理赔」,我们并无法预测,但「择优理赔」一定会帮助越来越多的人。

写在最后:

当下的产品确定性更强,比如同样的轻度甲状腺癌,现在买赔付的保额更多。

另外,现在投保年龄小,保费会更加的便宜,并且符合投保条件,如果身体出现异常指标,或面临着加费,或除外承保,甚至有可能买不了。

所以,相对无法确定的未来,我觉得可以把握住现在,更何况有「择优理赔」的加持,能让我们拥有双重的保障。

了解更多,请关注公众号「起点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