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的一些看法(不含当前市场分析)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202303修改

入市十多年了,还是没发什么财,但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市场坚持?资本市场之于商品社会,就如奴隶贸易之于奴隶社会,土地交易之于封建社会,是生产活动的控制权的转移场所,甚至可以说资本市场就是社会本身。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头脑基本都在炒股,离开资本市场,基本就和暴富无缘了。

面对强大的竞争,凭借大部分人并不突出的生物硬件算力,要赚钱绝不容易。交易逻辑不要建立在“自己比别人聪明”这个前提上,我们来市场是为了赚钱,验证逻辑要服务于赚钱,要分清主次。进入这个市场,前提是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有个认识,心态要端正。

心态端正以后,可以说,硬件并不能决定一切,智商145+显然可以大幅度增加分析问题的深度或者速度,但是不妨碍掌握正确方法的普通人跟着赚钱,所幸这并不需要超人的智慧,一般花心思就够了。类比工作,大家都懂一个道理:如果一个岗位的工作难度高到从业人员大多无法胜任,那么这个岗位就一定会通过分工降低到水平一般的人能够胜任的难度。最终买卖的人是自己,但是所有的分析、决策不一定百分百都是自己做出来的,投资人一定要有一个认识,你的水平永远不可能达到独立作出投资决策的程度——这一点雪球上的很多专业投资人可能更熟悉,他们可以准确的分析出标的的某个方面,并做买卖操作,但是有很多分析都是他们的同事和同行做的。

投资要赚钱,个人肯定要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宏观微观、《证券投资学》、基本的经济周期理论。这些内容不说熟记,还是要全面了解的。了解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你想和大V交流一个问题,你要能确定,这个问题的答案属于个人的经验和看法,并非是书本知识。这样你和别人交流,才是有效交流。

举例:

有效的交流:期权对冲,您习惯买短期的还是长期的,为什么?

无效的交流:啥叫期权?

除此以外,只要能判断各种观点正误,并且把他们的分析集成到自己的投资过程中就足够了。水平高的雪球大V真的很多,一般人跟着抄作业足够了。但是你连《证券投资学》都不看,那哪个大V水平高你是看不出来的。雪球号称价投大本营,很多喊多少钱都不贵,永远都不卖的大V,这两年就算没倒在企鹅上,很多也倒在比神宁王上了,因为长期向上的趋势,固然会最终碾压一切短期的波动,但短期的波动也可能吃掉很长时间的长期收益。

掌握了必要的技能,一般人不难对股市和经济所处的阶段做出大体的判断,经济总体上就是在衰退,复苏,过热,滞胀间轮动,偶尔会左右摇摆,就这么简单一个道理,教材上都有。我建立的投资模式,只判断股市和经济所处的阶段,只要预判:第一,经济是否在向下一个阶段发展;第二,下一个阶段理论上有超额收益的行业,哪个是行业龙头,低吸建仓。总体持仓遵循上述原则,根据大V们的看法做做调整,这就够了。

然后是对股市和标的,有一些大体上的理解,举几个例子。

第一,A股整体上对韭菜非常友好,长期趋势向上,每个板块都有符合经济周期的表现机会。A股是脉冲式上涨,自己的票不涨,一般是周期不对,比如买了上一个周期的龙头,还没跌透,这应该是绝大部分小散踏空牛市的原因。

对A股有个常见的误读,即永远3000点,这只是大V们随便讲讲的玩笑——如果对你来说,这不是说说而已,说明你还完全没入门,连该看什么都不知道。上证指数相对于标准的大盘宽基指数如中证800的年化误差,有几个百分点(我没有仔细算过,5%左右),拿来看波动问题不大,如果用于计算收益,三五年误差大的离谱,我现在很好奇实施注册制后这个指数怎么样。

第二个例子是美股。美股和A股完全不同,牛市长,但回调起来,两个月能抹去两年的涨幅,卖掉后,或许又连涨两年。美股指数非常适合在底部形成趋势后重仓买入,并作为压舱石长期持有——前半句好像是废话,但是买过的都懂。另外就是国内只能买美股指数,这些指数受美国的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影响非常大,财政政策和具体的公司表现倒是对其没什么影响。

第三个例子是基金。基金是为客户提供一个专业的符合风险偏好的投资产品,涨多跌少的完美基金可遇不可求,产品的选取,核心的指标是风险回报比和风格的稳定性。买基金操作起来更简单,从炒股入门的人,大盘是高是低,是在上升还是下降阶段,总是能看出来;大概的长线底部,比如18年10月的大底,9月到12月间买基金都没多大差别。炒股水平一般的人,不妨试着建立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基金过往表现只能把他带入你的观察范围,真正买入还要看市场和经济状况,在大熊市买中逆势而上的基金的概率约为零。

上面这些都是在个股分析之前,到这里才开始决定要选择的个股呢。

对于具体个股的看法,那就复杂了,和我的投资架构也没啥关系,这部分我最喜欢抄大V们的作业。

全部讨论

04-14 09:08

内核和冯柳的弱者思维一样

2023-12-26 21:39

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