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医药行业周报:创新药出海,产业持续升级,竞逐全球市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间:2024-5-21

来源:中信建投

$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 #港股创新药ETF# #创新药#

核心观点:近年来,随着中国创新药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药企将目标转向海外,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市场份额,全球市场的大机会给予创新药出海动力。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迭代,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在“三步走”的出海模式下,不断有中国创新药企成功出海走向世界。整体看,中国创新药授权出海进入收获期,2020年后国内药企license-out首付款及总额明显增长,未来可期。

行业整体:增长短期承压,预计Q2开始逐步企稳回升。2023年全年,医药行业全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79%,维持前三个季度正增长的趋势。全年营收同比增速低于前三季度主要因基数及合规要求提升等影响。2024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全板块营收同比略微下降0.21%,高基数及合规要求提升的影响仍在持续。Q2开始,部分高基数因素逐步弱化,企业逐步适应合规新常态下的经营,我们预计整体增速将逐步企稳。往下半年看,考虑到去年同期院内销售低基数,整体增速将会好于上半年。

细分行业之间分化剧烈,原料药等细分行业扣非利润增速排名上升明显。2024年一季度,高值耗材、医美、综合器械、医疗服务、化学制剂和医疗分销板块均维持营业收入以及扣非归母净利润正同比增长。就扣非增速排名的变化来看,上升较快的是原料药、其他器械和体外诊断;综合器械、医疗服务、化学制剂、医药分销、其他生物药、科研试剂、原料药、其他器械和体外诊断有所上升。

重点板块情况。①制药:行业政策短虽有期波动,2023-2024Q1收入利润维持正增长,龙头公司业绩持续爬坡,维持较高研发投入强度;未盈利创新药企:营收同比增长,亏损有所收窄,整体现金储备亦有下降。②CXO:降本增效聚焦,等待下游回暖。③器械:高基数下有所下滑;2023年Q3以来,行业合规要求提升对板块业绩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整体来看行业基数和政策影响边际减弱。④医疗服务:24Q1收入增速同比放缓,严肃医疗业绩确定性更强。⑤中药:高基数下仍有部分超预期,看好下半年增速改善。⑥原料药:24Q1盈利增速出现改善。

资金配置:降至历史低位,显示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经充分预期。公募基金24Q1医药整体持仓比例为10.83%,环比下降2.45个百分点;剔除指数基金、医药基金后的持股比例为3.91%,环比下降2.10个百分点。拉长来看,目前全行业基金医药持仓比例已降至历史低位,我们认为行业面临的挑战已经充分预期。

经营节奏:预计整体增速逐步改善。从已经披露的一季报看,板块整体经营相对平淡,但也不乏结构性超预期亮点(比如中药板块等)。Q2开始,部分高基数因素逐步弱化,企业逐步适应合规新常态下的经营,我们预计整体增速将逐步企稳。往下半年看,考虑到去年同期院内销售低基数,整体增速将会好于上半年。

重要催化剂:支持创新药发展已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预计后续逐步政策落地;ASCO大会(5月31日至6月4日)、ADA大会(6月21日至6月24日);各地鼓励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央国企考核机制不断完善。

我们长期看好什么:

创新主线:穿越周期的最好法宝。全球流动性有望边际改善,对创新类资产的定价较为有利;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新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代表性的细分行业是创新药及制药企业,其中对差异化、临床价值、合规商业化能力或平台能力的评估是核心的选股依据。

出海主线:合理预期,领先公司应给予溢价。长期看医药行业有望走出全球性大公司,但投资人也需对出海带来的挑战有充分预期,这必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代表性的细分行业是创新药和器械公司,对公司产品及团队国际竞争力的评估是最核心的选股依据,目前已有较强竞争力的公司应给予较高溢价。

改善主线:把握景气度变化节奏。①CXO行业,前期调整较为充分,全球投融资恢复有望推动全球客户需求逐步回暖。②集采逐步出清、新业务能力逐步构建的高值耗材公司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因为行业政策调整带来的研究设计要求变化、价格变化、带量采购政策变化、医保报销范围及比例变化等风险。尤其是集采、医保支付等政策的变化,对行业发展预期影响较大。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新药和器械在研发过程中,存在临床入组进度不确定、疗效结果及安全性结果数据不确定等风险。

审批不及预期风险:审批过程中存在资料补充、审批流程变化等因素导致的审批周期延长等风险。

宏观环境波动风险: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可能影响下游需求,此外还需要考虑国际关系、气候变化、通货膨胀及汇率和利率等方面的风险。

业绩指引下修:药明生物考虑到经营环境变化等因素,对业绩指引进行下修。

$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作参考,不构成本公司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购买基金时应详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