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看来要还魂再崛起了?

发布于: 修改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网页链接

大概从2014~2015年开始,对阿里内耗、重金捆绑的人治KPI考核、PPT文化,越来越深恶痛绝。2021年离职前还写建议给童文红。此后一直到前两天发财报前几乎不关注阿里巴巴了,内心感觉到这个公司很难再崛起。
这次财报数据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到公司回归了第一性商业原理,业务聚焦、重视用户体验、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投资自己认为的国际化和AI未来。
今天跟仍然在天猫的两个中层管理兄弟电话交流,他们的切身感觉是吴永明上台之后,阿里变化非常大。
一是清理人。盘踞阿里多年根深蒂固的KPI、PPT内耗份子,就是表演的马,全部换掉。天猫下面六七个直接对吴永铭负责的人全是七八的新人年轻人。
二是业务聚焦。没了虚头八脑的内耗表演,聚焦价格和业绩提升。说晋升都不需要写PPT了。这看结果没有结果就换人。基本上回归了第一性商业原理。


2021.3.7日向童文红反馈集团及本地问题(不了了之,离职前的2021年内网反馈问题表达意见比较多[汗]好像就是从内网热帖评论聊起来的,童文红希望我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集团问题
大道至简,凡成功者,无不是聚焦本质,化繁为简。始终聚焦超越用户期望的亚马逊,更方便好体验的美团,本分论平常心的段永平以及多便宜多好玩的拼多多,万能便宜的淘宝,移动便民的支付宝……
反观近年来的阿里
思想上,自诩只招非凡人,动辄赋能别人,帝国封闭思维作祟,连牛顿都说,我的一点点成绩,只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不知道公司哪来的超级自信?
行动上,化简为繁。失去更好用户体验、创造社会最大价值,共赢繁荣合作伙伴的初心。重金捆绑的“人治”KPI,加上高情商的非凡中层渐控业务全局,公司逐渐内卷为PPT好就是好,短期kpi好就是好,领导认为好就是好,至于用户体验长期价值,朝思暮念然人性使然无法顾及。
结果上,工作强度越来越大,花样玩法越来越多,用户体验越来越差(用户不能给员工打KPI),个人时间越来越少,底层愤懑越积越多,拉车的马越来越少,表演的马越聚越多。
建议放低姿态取消非凡人自定义。近些年非凡人非但没有干成非凡事,还导致公司由之前的辉煌快速沦落到内外交困。
行动上化繁为简,聚焦本质,只考核用户体验和市场份额等核心硬指标(虽然操作难度大),学习亚马逊一页纸精神,汰换PUA八股文分子。
阿里之所以成功,一曰理想远大家国情怀,二曰看得远卡位好。可近些年无不在吃老本,大车拉小车,小车全面溃败,大车受阻难行。渐陷入王安石变法困局,相爷理想丰满百姓现实骨感,劳碌不停折腾不断,然君子渐离佞臣误事,一代“贤相”折腾个大宋换小宋。
井蛙观天,不免片面极端,牢骚容易,改革难!然问题早几年即呈现,非但不得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望冲破迷雾,拨乱反正,迈向康庄102年。
本地生活问题:
阿里本地知名度不是问题,体验不好用户不用少用弃用才是关键。
本地基层员工思想上没有归属感, 行动上染上近年来生成的集团病,内卷化简为繁,优化PPT自娱自乐 ,只看短期kpi甚至为此弄虚作假。
建议只聚焦用户体验(虽然操作难度大)和市场份额核心价值、客观指标。
减人增效节省资金以聚焦物流体验提升,招募技术大咖在APP使用上下功夫,一切以用户使用而非内部kpi为中心,实在不行第一步先全面对标学习美团,份额应会止跌回升,待整个公司氛围回归好转后再图创新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