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西科金融股东会问答1991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3

1991年时,美国仍没有从1987年开启的这一轮衰退中走出来,房价更是跌至1982年以来的最低点。这让息息相关的银行股承压。富国银行坏账增多,当年提取了13.35亿的减值拨备,造成净利润接近零。而从1989年开始,伯克希尔却在陆续买入富国银行的股票,哪怕前期仓位腰斩被套也是越跌越买,越买越多。
多机会少,总比钱少机会多强。:
我的搭档沃伦·巴菲特讲过,手握大量资产,可以自由配置,就像手握棒球棒,等待好球扔过来,愿意等多久都可以,你不挥棒击打,也没人罚你出局。我们过去的耐心等待都是值得的。
如果保险行业还是每年保费仅提高3%、损失却上升10%,终有一天,行业会爆发巨亏。等到全行业都陷入严重亏损,价格就该上来了,那时候就有机会了。
强生做得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一种美德:
他们定期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收购策略。每过五年,他们会把所有高管集中起来,逐一剖析过去一段时间做过的所有收购,回顾当初收购的逻辑是什么、总结收购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当初提出收购建议的经理人都出席会议:收购成功的,得到表扬;收购失败的,接受批评。
这样的制度非常好。如果人人能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可以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很多人总是逃避,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强生公司做得好,不怕接受批评、不怕丢面子。从失败和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这是一种美德。
如何看待负债?:
一家公司,日子过得好好的,很舒服、很安稳,上杠杆纯属瞎折腾。多赚那点钱,不值得。我有个朋友,他说过这样的话,“一夜回到起跑线的滋味,不好受,我再也不想尝那种滋味了”。
我们天生就是谨小慎微的人,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要是追求创造全世界最高的收益率纪录,那我们早就采取高杠杆了。我们没那个野心。
日本人和德国人不提前消费,他们的经济制度比我们的更健康。我非常不赞同提前消费。
我觉得,对于掉入消费信贷陷阱的人,不能让放贷机构把他们逼到绝路,而应该给他们一个申请破产、重新再来的机会。
金融机构和投资银行把美国公司的资本结构搞得纷繁复杂、利益纠葛。这好比美国生产的汽车,坏了之后,不能直接修,必须把整车全部拆开,然后请27个律师介入。美国不能这样生产汽车,也不能这样搞公司的资本结构。
我们的公司破产制度效率太低,代价高、时间长,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富国银行有很多可取之处:
富国银行的分支机构还能给它带来大量利润丰厚的个人银行业务。总的来说,富国银行具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
另外,富国银行的管理层人品正直、能力出众,在控制成本方面特别严格。只要此次房地产危机的影响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富国银行一定能迅速恢复过来,并继续创造大量利润。
富国银行这笔投资和可口可乐不同。买可口可乐的时候,按照我们的买入价格,只要长期持有,根本不可能亏钱。富国银行这笔投资有亏损的可能,但是它向上的潜力足够大,还是值得投资。我们也看好富国银行的管理层,愿意投资他们管理的生意。
我从来没听说过,收购哪家银行,把账上所有的贷款都查一遍的。根本查不过来。我们的做法是间接地判断贷款质量。我们主要观察管理层的为人处世,看他们的文化背景,从他们过去做过的事中寻找蛛丝马迹。
无论是西科,还是伯克希尔,都从来不做任何宏观预测。我们不知道此次加州的房地产危机会有多严重,也不知道银行会受到多大的冲击。我们没有做宏观预测的本事。
我们只是认为,加州的情况可能没很多人想象得那么严重。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情况比较严重的可能性。
就商业地产而言,办公楼和酒店的情况比较惨烈,临街商铺的情况要好一些。
加州的移民源源不断,他们可以给它的房地产市场不断注入活力。新英格兰地区的人口持续流出,而加州的人口持续流入,两个地方的房地产市场自然存在天壤之别。加州的银行可能遭受严重的损失。但受益于移民潮,加州的房地产市场必然会再次兴旺。只要能挺过去,加州的银行也能再次走强。
关于房地美的三个问题:意外损失、高杠杆、更多买入:
房地美也会遭遇意外损失。
任何一家高杠杆的金融机构,无论管理者多么尽职尽责,都可能遭遇意外的损失。
关键是遭遇意外之后,能否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在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很多公司首先想到的是如何隐瞒,如何用会计手段蒙混过去。我们认为,应该不遮不掩、立即解决。
房地美是否用高杠杆实现了高利润?
有的公司靠专利,有的公司靠商标,有的公司靠规模效应,还有的公司靠善用杠杆、从不出现严重损失。如何实现的净资产收益率不重要,关键是能长期取得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
为什么没有买入更多房地美?
机会光看懂没用,抓住了才算数。有些机会,我们确实抓住了。
还有很多机会,我们看懂了,却没抓住。没抓住就没抓住,又能怎样呢?我们发现,我们只能抓住几个确定性特别高的大机会,不可能对什么机会都特别有信心。
本·格雷厄姆很了不起,但也有盲点:
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中有一部分内容永远不会过时。但是,在《证券分析》成书之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格雷厄姆讲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看内在价值而不是价格波动,这些永远不会过时。
本·格雷厄姆很了不起,但是他也有盲点。他不会欣赏好生意,不知道有些公司值得高价买入。
在某个版本的《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中,格雷厄姆在一条脚注中说,他长期实践自己的这套价值理论,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然而,最后因为偶然投资了一只成长股,他一下子赚了很多钱。这一只成长股给他赚的钱,竟然占到了他一生赚的钱的一半。
格雷厄姆没想明白的是,有的公司值得长期持有,能获得良好的收益,哪怕买入的价格是净资产的好几倍。可口可乐就是这样的股票,它现在的价格比净资产高很多。
大家可能会发现,我们不是全盘照抄照搬格雷厄姆和多德的经典理论。
亨利·辛格尔顿廉颇老矣,您和巴菲特呢?:
辛格尔顿创造的收益率比我们的高很多,他曾经连续多年长期保持5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他确实创造了奇迹。可惜,我刚才说了,奇迹总是难以持续。
早年间,我们做过印花票生意、经营过铝制品、开过纺织公司,还一度经营过一家生产风车的农具公司。有时候,沃伦和我都很好奇,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买好生意,那会怎样呢?
我们是花了很长时间,才学聪明的。
——————————————————
微信公众号:巴芒复利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