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贺晗:搭建各领域产业数据集,对3D数据生成采集要予以重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凤凰网财经讯(鲁婧涵)新质生产力写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的首位。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天娱数科副总经理、山西数据流量谷董事长贺晗就“促进智算资源互联互通,缓解供需结构矛盾”,“推动数据交易机构互联互通,促进多层次数据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加快拓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应用场景”三项题目提交提案。

在接受凤凰网财经采访时,贺晗指出,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已经验证了对许多行业的融合作用,对于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效率有着显著的效果,因此应该更大范围、更多行业地推广这一技术。

贺晗向凤凰网财经表示,目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在文化传媒领域应用得最为广泛,如短视频和电影的制作等。此外,银行、金融科技、医药医疗以及智能驾驶等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他认为,工业、制造业等传统领域虽然目前应用案例不多,但潜力巨大,对于降本提质增效的边际改善将是最为明显的。

为了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更广泛应用,贺晗建议搭建多层次应用场景供需对接平台,为市场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应用场景,推动应用场景拓展从“出文件”“给政策”到“建机制”“创机会”转变。因此需要鼓励更多的行业和龙头企业开放场景,通过平台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供需匹配效率。同时,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挖掘和评选一批在各行业有标杆示范作用的优秀案例场景,形成全社会推广的氛围。

在谈到算力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时,贺晗表示,当前智能算力需求旺盛,但存在算力孤岛和缺乏统一标准体系等问题。他建议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推动多层次供需对接的调度平台建设,实现普惠算力。

此外,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缺口问题,他认为,当前既懂大模型技术又懂行业产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相对匮乏。因此,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和课堂,培养更多具备交叉性复合型能力的人才。

对于人工智能对普通人就业的冲击问题,贺晗告诉凤凰网财经,虽然一些重复性岗位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同时也会创造出一批新的岗位。他强调,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带动更多新增岗位的创造。

贺晗指出,在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数据集构建等关键构架的建设。他认为,随着大模型向多模态方向发展,关于真实世界解构的数据资源将变得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加强3D人体、3D人脸等数据级的构建工作。

“要加强各行业数据的采集、开发、利用,各领域都要建立优质的产业数据集。除了传统数据,对3D数据生成采集要予以重视,它是下一代3D大模型的基础要素。与传统的 2D 大模型相比,3D大模型能够更好地处理和理解三维空间中的信息,提供更准确和全面的分析与决策。它们在处理与空间感知和交互相关的任务时具有明显的优势。”贺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