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到底值不值得买?这六大真相你得知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2

大家好,我是简保君,死磕保险近10年。

这几年香港保险特别火,身边不少朋友都考虑过香港保险,甚至身体力行去买了香港保险。

但更多人是在纠结,到底港险好,还是内地保险好?

推崇的人会告诉你,香港保险完胜内地保险;反对的人会觉得,香港保险没啥必要。

但香港和内地的市场环境差别很大,两边的产品对比起来,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想相对客观的聊聊,香港保险到底怎么样,适合谁去买。

01 什么是香港保险?

先来澄清一个概念,到底什么是香港保险?

其实所谓的香港保险,并不是指港资保险公司发行的产品,或者是投资在香港的保险。

而是世界上各大保险公司(包括我们内地的保险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发行的保险产品。

大家常听说的几大港险公司:英国保诚,美国友邦,加拿大宏利,都是国际保险集团在香港的分支。

香港保险和内地保险一样,也分为意外险、寿险、重疾险、医疗险这些大的类别。

但是香港和内地的2个显著不同,导致了港险和内地保险天然基因不同。

02 香港保险vs内地保险

1)香港的保险监管相对宽松

内地保险监管之严,我就不多说了,监管恨不得天天盯着各家保险公司,生怕他们做出什么误导消费者的行为,或者搞些奇奇怪怪的产品出来。

香港的监管要松得多。之前只有一个保监处,从2017年起才单独设立了保监局,近几年也慢慢多了一些约束。

这个差异,导致香港保险的市场更有活力,公司之间的竞争非常充分。香港保险的产品,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但坏处就是,一旦发生纠纷,我们作为内地投保人,维权成本很高。

香港保监局的职能里,是不管纠纷的。香港的理赔纠纷,100万港元以内可向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但超过100万就必须找香港律师去香港打官司。

在香港打官司有多花钱我就不多说了,TVB的律政剧了解一下...

钱还是其次,真的碰到风险还要打官司,该有多焦心。

在内地,说实话,你去银保监会投诉,可能都够一些保险公司喝一壶的了。

2)香港保险的资金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投资

相比之下,内地保险公司的投资范围受到了很多限制,虽然在逐步放开,但是在目前也大多只能投资在内地的金融市场上。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涉及投资属性的产品,比如说分红险,万能险或者投连险,香港保险的平均投资收益会更高。

这也是香港保险相对于内地保险的一个突出优势。

03 六大常见香港保险问题

有了这俩基本的认识,咱们再看看看朋友圈里关于港险的常见说法,到底靠不靠谱。

说法一:香港保险的疾病保障更充分。

错。

如果说早些年说香港保险保障的疾病种类更多,范围更广,还是有道理的。

近几年,内地的保险产品发展迅速,无论在产品保障的种类,还是在定义上,都在迅速赶上,甚至有反超趋势。

那种用单一病种或者疾病定义差异下定论的说法,大家别太当真。

我认真比对过两地的高发疾病定义,有的港险宽松一些,有的内地保险更有优势,整体差别并不大。

说法二:香港保险的理赔更宽松。

错。

在香港理赔到底容易不容易?这个结论可不好下。

实际香港理赔的案例里,有非常顺利、很快拿到理赔款的,也有被保险公司要求赴港再度确诊、甚至直接拒赔的。

反观内地的理赔,也是同样情况。

理赔本来就不是可以一刀切下结论的。能不能赔、多快赔,先要看到底符不符合理赔条件,还要看案子具体的复杂程度。

不过有一点要特别注意,香港保险对于健康告知的要求,比内地严格许多。

我们在内地投保,保险公司问到什么,我们如实作答,基本就可以了,属于“询问告知”。

但香港保险的健康告知,称得上“无限告知”,会要求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管大小问题,都要如实告知保险公司。

很多港险理赔遇到问题甚至被拒赔的,都和没有进行充分的健康告知有关。

年初闹得沸沸扬扬的“海港城横幅”事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搜,就是因为保险公司认定投保人没有如实告知而拒赔了。碰到这一条,再拉横幅也没用。

说法三:香港保险价格更便宜?

不一定,看你怎么比。

从定价角度说,香港同胞的平均寿命更长,产品的平均风险定价是更低的。但加上储蓄分红的保费成本,其实也不算便宜。

如果你本身看重港险的储蓄分红属性,那么相似的产品,港险通常比国内的储蓄分红保险有优势(我之所以一直不建议大家买储蓄返还型的保险,也主要是因为内地的这类产品,大多算下来收益不高,实在不划算);

如果你的首要需求是保障,那么内地有很多可选的高性价比纯消费型的产品,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搞定充足的保障。

不看需求,单纯比价格,意义不大。

而且别忘了,香港保险只能在香港销售和签单,往返香港的交通食宿成本也要算在投保成本内,别只看到产品的价格。

说法四:香港保险的分红收益高/保额会增长/抗通胀

对。

这一点可以参考咱们前面讲的,香港保险的投资灵活度和范围都比内地保险大,理财型的产品,大概率收益更高。

另外,香港的寿险、重疾险设计大多含有储蓄分红属性。有些产品,会以现金方式返还分红;也有些产品,会把投资的收益折算成保额,体现在保额不断增长上。

无论哪个处理方式,结果都是港险的收益或增长性更有优势。

说法五:香港保险有资产配置的价值

对。

香港保险的保单基本是美元或港币来计价的,而且很多产品包含储蓄和理财的功能。适合家庭资产量较大,有外币需求的朋友,作为配置的选项。

但普通家庭,不建议把这点作为首要考虑点。

说法六:香港保险理赔资金无法入境?

关于这个问题,我咨询了很多做港险,以及内地银行的朋友。

得到的大致结论是:大概率没问题,但也有倒霉的个案。

港险的理赔款主要是港币或美元。除非你本来就有外币需求,或者选择在境外就医,否则就会碰到到资金入境和换汇的问题。

现在香港保险的理赔款支付主要有这么几种形式:

1)支票(可以直接兑换外币;或者存入你的香港银行账户;或者寄到内地,在内地的银行进行托收)

2)以电汇的方式把理赔款汇入你的内地外币账户

正常情况下,提前和内地银行沟通清楚缘由,提供证明,理赔款是可以顺利入账的。

但也可能有部分银行,对入账卡的较严,导致无法入账,要想别的办法。

另外,款项入账后做结汇,也会受到每人年5万美元结汇限制。

小额的意外或医疗理赔还好,入账和换汇都相对容易。

大额的重疾理赔会复杂一些,所以找个靠谱的代理人提前了解清楚很重要。

未来要走什么流程,自己也要有个心理准备。别等到急用钱的时候,搞得措手不及。

其实这六大问题看下来,香港保险相比内地保险的优缺点也基本清晰了:

香港保险的确不乏好产品,在储蓄分红上也更有优势;

但另一方面,港险健康告知要求严格,纠纷的维权成本也更高,还有一定概率遇到理赔资金入境或换汇的问题。

04 什么人适合买香港保险?

综合看下来,简保君给点自己的小建议吧。

如果你更看重香港保险的分红优势、而且至少满足以下2个条件:

1.收入相对较高(参考线:年收入50万以上)

2.在香港或者离港较近的地区(比如深圳、广州等)工作或生活

3.有外币配置、境外医疗或移民计划

那么可以考虑配置港险。

找个靠谱的港险销售人员,是接下来很重要的一步。

另外要提醒,港险的条款很多和大陆不一样,签单之前千万注意仔细看一看。

以及,如果你有过类似医保卡外借他人买药、就医的记录,要慎重考虑是否选香港保险,别在健康告知上给自己挖坑。

如果你的预算不高,或者对港险了解不多,只是因为身边朋友或者销售人员鼓动,觉得香港保险“好像不错”,我就不建议你在这上面折腾啦。

内地也有不少值得考虑的好产品,而且现在产品的迭代速度非常快,也逐渐有不少对标港险、甚至超越港险的产品出现。

而且真遇到服务和理赔问题,内地保险处理问题的成本更低,这是大实话。

如果你还有其他疑问可以留言,放心,我看到后一定会回复你的。

看到这里,就请你帮我点个赞吧~@今日话题 @简七理财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本文作者:简保君,毕业于上海交大,死磕保险近10年。目前已经写了20多万字的保险科普,给1000多个家庭做过保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