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皆CDR...我只想简单地说两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4喜欢:2

最近被CDR的战略配售基金刷屏了。有房哥金融从业多年,还真没见过银行、券商、基金倾巢而出联手大力去猛推一款产品的。

鉴于后台被问了多次,市面上分析的文章也很多了,有房哥从另外一个角度简单说两句。

首先,买战略配售基金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赚钱啊。精确一点说,赚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优秀的独角兽企业成长的钱。

一、赚钱的代价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断头皇后》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赚钱,肯定是要有“代价”的,或者说有所“付出”。比如:

戴维斯在全美投资者都不敢涉足海外市场的时候,深入分析,实地调研,从美国与日本会计制度的不一致入手,发现了日本保险股的内涵价值,赚取了丰厚的一笔:靠付出执行力、洞察力;(《戴维斯王朝》)

约翰·邓普顿在911袭击之后,整个市场都拼命抛售航空股,他认为“全美航空业不可能因为一次袭击就倒掉”,敢于大笔买入,该组合不到半年就取到50%以上的收益:靠付出丰富的经验、对人性的深刻认识、胆色;(《邓普顿教你逆向投资》)

霍华德·马克斯靠着“第二层次思维”,比别想得更深入、更明白,敢于做逆向投资者,赚了不菲的投资收益:靠付出深入的思考、经验、洞察力;(《投资最重要的事》)

当前全国各地新楼盘抢房人,经历了排队冻结资金(新闻报道由于天气太热有人甚至晕倒要送院),摇号抽签,最终抢得好房:靠政府限价、付出执行力、财力,还有最重要的运气。

《怎么使投资组合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中提到,要提高收益率,可以,请牺牲流动性吧。

再多的例子有房哥就不举了。

最后弱弱地问一句:买战略配售基金赚钱,您有什么付出呢?凭您的这些所谓的“付出”,您觉得就真能赚大钱么?

二、“向前多走一步”

继续用上述的例子。几位大师各自在上述几本书中分别总结,投资要赚取丰厚的利润,必须比普通人“向前多走一步”(或类似表述):

戴维斯亲身不远万里,跑到日本去考察,跟日本保险业的上市公司的高管聊天提问,深入研究日本的会计制度及报表。比如别人看完日本保险公司的报表,觉得也就“一般”。

但只有戴维斯发现了这“一般”其实是由于日本极度严苛和保守的会计制度造成的,其实日本保险公司的资本金,各项指标,以及“安全边际”都很不一般!

邓普顿和马克斯也是“思考”上比普通人更“向前走一步”。比如邓普顿在911发生后全国休市那几天就想明白了,一早准备好投资的预案了;马克斯更是每个问题都深入多想一层,才有“第二层次思维”。

有房哥一直说,“理财是一门实践科学”,“那怎么去实践?第一步首先开户。”

回到主题,买战略配售基金是为了“赚这些在海外上市的优秀的独角兽企业成长的钱”。

要赚这个钱,怎么不“向前多走一步”(付出执行力),一早(或现在)去开美股账户了?

美股账户强大得多了:买遍全球、买卖方便、融资利率低……

在投资需要的诸多品质里面,执行力应该算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了。

三、小结

时至今日,要投资在海外上市优秀独角兽,买CDR战略配售基金似乎好处很多:

方便(能买到渠道太多)、门槛低(1元起购)、CDR上市100%中签(有政策红利)、流动性好(基金份额半年就能上市挂牌交易)……

没“付出”什么“代价”就能直接发财致富的好事,有房哥这么多年来貌似没能碰上过。

在有房哥的价值观里面,赚钱是一件很严肃、很辛苦的事情:

努力做每一笔业务勤勤恳恳地赚工资奖金;挖空心思去想策略,跑开户、换外汇,苦苦研究众多投资标的;上杠杆买房,每个月算着日子勒紧腰带还房贷……

至于真的碰到了这样的不用抢、不费力的赚钱“机遇”,真有点不知所措了。

大家多珍重。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2018-06-14 14:08

一元就可以领走南方的独角兽,我觉得可以走一波。

2018-06-14 14:06

老牌子更让人放心,我投南方一票。

2018-06-14 14:05

蒋经理手下的几只基都是好基,我相信南方所以买南方。

2018-06-14 14:00

高科技与新经济都是我的菜,南方没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