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联基金陈薪羽:不吃最强指数红利,偏做稀烂主动管理 |钛媒体焦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国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联基金”)旗下基金经理陈薪羽所管理的公募基金,其业绩泾渭分明地呈现出了两种状态:一种是以国联央视财经50ETF为代表的被动指数型基金,稳定跑赢业绩比较基准和相关指数,在同类同期产品中名列上游。另一种则是以国联智选红利股票为代表的主动管理类基金,因连跌3年而在同类同期产品中排名垫底。

造成上述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基金经理不顾业绩比较基准和产品定位,风格漂移也要追逐小盘成长股票。考虑到红利板块自去年以来表现极为强势,上述操作使得原本可以靠运气捕捉到的贝塔,硬生生被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所“吞没”。尽管有着这样的前车之鉴,国联基金却试图为陈薪羽发行另一支主动管理型基金。这一次,谁来提供试错成本呢?

顺风局打出了逆风感

2024年5月13日,国联智选先锋股票A/C(020748/020749)开始认购。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这是一支股票型券结基金,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全指指数收益率*95%+银行活期存款利率(税后)*5%”,拟任基金经理为陈薪羽。对于陈薪羽的投资风格,天天基金网的描述是“基于数据与量化模型的策略化投资,人与模型的互补,投资逻辑在先,数据验证在后”。从业绩比较基准与上述描述来看,这支新发基金大概率将运用量化模型从全市场选股,再辅以投资策略与人工干预。

仅从数据面板上来看,陈薪羽之前所管理的多支基金,特别是指数型基金,都在任期内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与排名。截止到2024年5月16日,国联央视财经50ETF(159965)在4年290天的任期内(20190801至今)录得回报30.67%,同类同期排名372/1075;国联中证煤炭指数(LOF)A(168204)在259天的任期内(20230831至今)录得回报22.69%,排名6/3277;国联国证钢铁行业指数(LOF)A(168203)在259天的任期内(20230831至今)录得回报-1.01%,排名734/3277;国联中证500ETF(515550)在4年171天的任期内(20191128至今)录得回报18.29%,排名588/1194。

然而,另一方面,由他管理的混合型、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却可以称得上“惨淡”。其中,国联智选红利股票A在4年73天的任期内(20200305至今)录得回报-16.73%,排名仅1106/1289。同时,另一支已经退市的基金,中融量化智选混合A(004212)在2年249天的任期内(20200305-20221109)录得回报-15.81%,排名仅3081/3166。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国联基金”由“中融基金”更名而来,其旗下公募基金的名称也一并更改。基金公告显示,2023年8月1日,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办理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法定名称变更为国联基金,9月8日,其旗下所有基金亦随之更名。

指数型基金跟踪特定行业或宽基指数,运作目标是复现相关指数表现,“被动”属性明显;而混合型、股票型基金虽然也以某些指数为参照基准,但仍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基金经理在选股上拥有更大自主权与主观能动性。因此,可以说,指数型基金表现与市场热点轮动、风格演绎有较大关系,与基金经理的炒股能力关系不大,反倒是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更能体现管理人的真实水平。

自2023年以来,由于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下降,高分红高股息的红利板块备受追捧,与之相关的钢铁、煤炭、公用事业等板块逆势上涨,带动了相关指数走强,这是陈薪羽管理的指数型基金表现较优的主要原因。Choice终端显示,自2023年初至今,中证煤炭指数(399998)录得涨幅12.72%,国证钢铁指数(399440)录得涨幅-3.08%;密切跟踪上述指数的国联中证煤炭指数(LOF)A同期录得涨幅20.26%;国联国证钢铁行业指数(LOF)A同期录得涨幅-1.46%。

但反观陈薪羽管理的股票型与混合型基金,在其管理区间的大部分时间内,基金重仓股不仅与偏价值的红利几乎没有关系,而且明显地偏向电力设备、有色金属、国防军工、医药生物等成长风格。Choice终端显示,2021年二季度开始,中融量化智选混合开始超配有色金属股票,并于2021年底达到极值42.35%,此后该基金重仓股持仓逐渐转向国防军工。与中融量化智选混合类似,国联智选红利股票也于2021年三季度到2022年四季度间超配了电力设备股票,其行业配置占比大体维持在9%-19%的区间内,一直到2023年二季度以后,该基金持仓才转向煤炭、家用电器、银行等板块。从2021年三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相比于业绩比较基准,该基金的净值走势实际上更贴近小盘成长(399376)。

(从2021年三季度到2023年一季度,相比于业绩比较基准中证红利指数,国联智选红利股票的净值走势实际上更贴近小盘成长;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主动管理贡献负超额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国联智选红利股票没有像指数型基金那样密切跟踪某一指数,但其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与基金的名称却带有明显的“红利”特征。对于持有人而言,该基金过去数年间舍“红利”逐“成长”,是不折不扣的“风格漂移”行为。而这种风格漂移带来了将近40%的负超额收益——在陈薪羽管理区间内(20200305至今),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录得涨幅14.11%,同期基金实际录得收益-24.97%。对此,基金经理在定期报告中始终没有给出合理解释。

2021到2022年间,市场风险偏好高涨,高景气行业更受资金追捧,因此小盘成长风格占优,这一点或许可以部分解释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原因。然而,从结果来看,相对于反映市场平均水准的小盘成长指数,陈薪羽的两支基金并未跑出明显超额收益,其跟踪行业边际变化的选股与择时能力令人怀疑。

如果我们放眼全市场来看,类似于陈薪羽这样“自作聪明”的基金经理其实并不在少数。Choice终端调取的数据显示,名称中带有“红利”二字的公募基金,剔除非主份额后,全市场共有136支,它们大部分都将中证红利指数纳入到了业绩比较基准。其中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有75支。在这75支基金中,近三年收益率中位数为-7.07%,对应基金为工银红利混合(481006);同时,接近一半(35支)的红利基金近三年收益亏损在10%以上。

除了陈薪羽的国联智选红利股票外,近三年亏损超过30%,且业绩比较基准以中证红利指数为主的公募基金还有:邹运的信澳红利回报混合(610005)、刘琦的中信证券红利价值A(900011)、孙澍的华安红利精选混合A(005521)、邓凯成的民生加银红利回报混合(690009)以及常蓁的嘉实优化红利混合A(070032)。

造成上述基金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也与国联智选红利股票相似,即基金经理将相当一部分仓位分给了成长板块。其中,信澳红利回报混合嘉实优化红利混合在过去3年时间里始终超配食品饮料华安红利精选混合在2022年一季度后不仅降低了银行的配置比例,同时还增加了在电子、传媒、计算机等TMT板块上的暴露;民生加银红利回报混合则在2023年二季度前始终超配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力设备等板块;中信证券红利价值的行业配置较为均衡,但在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电力设备上也维持了不低的配置比例。

(全部136支名称中带有“红利”的公募基金主份额业绩、排名情况,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业绩比较基准都与中证红利指数相关;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对于上述情况,笔者曾以投资人身份致电国联基金,但该公司客服记录相关问题后,始终未予回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陈齐乐)